光說還不夠,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隻有如此,才能為自己做最便宜的廣告,迎來更多的顧客。這是商人最應該重視的一點。做人也是如此,隻要我們是個誠實守信的人,大家就會發現我們的高尚品德,給我們最高的尊重。
陽光心態:
誠,就是要實事求是,不擴大,不縮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說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誠信是立業之本,做人的準則,是企業和人的第二張身份證,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錢財雖巨,不抵一顆誠實之心
經常聽到有人說,金錢是萬能的,沒有它買不到的東西。但是,有些事情卻讓這句話顯得很蒼白。
東漢時期,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叫閻敞,一個叫第五常。兩人來往密切,交情深厚。特別是閻敞,為人端正,誠信無私,深得第五常敬佩。
一天,第五常到閻敞家裏做客,說到自己即將到京城任職,路途遙遠,且限日到京,行程匆忙,錢物攜帶很不方便,想在閻敞這裏寄存一百三十萬貫錢,等安頓好了,再來取。閻敞非常愉快地答應了,還說:“我一定會為你妥善保管的,你放心去吧。你什麼時候來取都成。”於是,第五常就把一百三十萬貫錢送到閻敞家中。閻敞當麵把錢封存起來。
臨別的那天,閻敞親自去送第五常,送了一程又一程。第五常再三勸他留步,兩人才依依惜別。臨走前,第五常對閻敞說:“我那筆錢,兄長如果有需要,盡管用就是了。”
第五常到京後不久,京城突然爆發了瘟疫,第五常全家都不幸染上了病症,先後死去,隻留下他的一個小孫子。第五常在臨終的時候拉著小孫子的手,斷斷續續地說:“你……如果能夠……活下來,年紀……那麼……小,將來……怎麼……生活啊?我有……三十萬貫錢……寄存在……家鄉你……閻敞爺爺的家中,你……可以取來……維持生計……”說完,就咽氣了。
第五常死後,他的小孫子牢牢記住了爺爺的話,知道他在家鄉的閻敞爺爺家中寄存了三十萬貫錢,但當年小孫子年幼,路途遙遠,根本無法取回這筆錢,隻能靠他家在京城的親戚朋友接濟度日。
十幾年過去了,第五常的小孫子長大成人了,這才準備回鄉。為了安置家業,他想去找閻敞爺爺取回爺爺生前寄存在他那裏的錢,但是又覺得心裏不踏實,這麼多年過去了,人家還會承認嗎?況且當年爺爺也沒有和人家簽訂任何字據,空口無憑,人家會給我錢嗎?
不管怎樣,第五常的小孫子還是來拜見閻敞。那天,閻敞正在書房看書,忽然家裏人進來說,有一位年輕的公子來拜訪。閻敞到客廳一看,覺得這個公子似曾相識,隻是一時又想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那個公子見了閻敞,說起自己的爺爺第五常,閻敞才知道原來他是第五常兄弟的孫子。
閻敞聞聽了第五常一家的不幸,回想起過去兩個人的友情,百感交集,為朋友而悲傷。第五常的孫子還沒有開口提錢的事情,閻敞就說:“你的生計暫時不要發愁,你爺爺當年在我這裏存了一百三十萬貫錢,你現在拿回去用吧。”
第五常的孫子一聽,頓時愣住了,說:“爺爺說在您這裏存了三十萬,不是一百三十萬啊!”於是,他就把爺爺臨死前的話又說了一遍,問閻敞:“您是不是記錯了?沒有那麼多吧?”
閻敞忙說:“沒有錯,沒有錯!孩子,我琢磨肯定是你爺爺在重病之中,頭腦不清醒了,把話說錯了。”說著,忙到儲藏室中把第五常存放的一百三十萬貫錢搬了出來,親手交給第五常的孫子。
第五常的孫子接過錢來,含淚告辭。他想:閻敞爺爺不愧是我爺爺的好朋友。這真是錢財有數,誠信無價啊!
交友要交心,待人貴在誠,真誠地對待朋友,應該講信用,守諾言,言必信,行必果。第五常奉命去京城任職,之所以把一百三十萬貫錢交給閻敞保管,就是因為他相信朋友,知道他是個人品端正,誠信無私的人,而且後來發生的事情也證實了這一點。
陽光心態:
現代社會,人們往往抱怨知心朋友太少,人與人之間多了冷漠而少了熱心。其實,要想交到真正的朋友,最重要的是首先自己要待人真誠,隻有我們真心地付出,才會贏得別人的好感。
★誠信在心,贏得朋友成就事業
一個誠信的人,一定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愛戴,即使是敵人也會產生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