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感恩惜福,是幸福之源(1)(1 / 2)

第一節 得到幫助,別忘道一聲“謝謝”

幸福是每個人內心中的滿足與恬然,它用金錢買不到,用得意買不到,隻有一顆玲瓏剔透的心才能在每一個生活細節中發現它,把握它。感恩惜福,簡簡單單的四個字道出了幸福的真諦。

對於別人的幫助,無論如何,說句“感謝”總是應該的吧。然而,有些人對於他人深處困境無動於衷,更有些人得到他人的熱心救助後,不但不心懷感恩,還覺得別人幫助他是理所當然的。

看看下麵這個故事,也許我們會對感恩多一分認識。

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裏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裏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饑餓的孩子一窩蜂地湧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麵包後,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隻是謙讓地站在一旁,等別的孩子都拿到麵包以後,才拿起籃子裏剩下的那個最小的一個麵包。她並沒有急於離去,她向麵包師表示了感謝,並親吻了麵包師的手之後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麵包師又把盛麵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麵前,和昨天一樣,依娃還是最後去拿麵包的,當然她的麵包還是最小的。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麵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麵包師揉麵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依娃,趕快去!”

當依娃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麵露微笑:“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裏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

泰戈爾說:“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不忘道謝;浮誇的蝴蝶卻覺得花是應該向它道謝的。”感恩在困境中幫助過你的人,是他們讓你堅定了信念。

感恩悟語

沒有誰有義務去幫助你,因此,當你得到他人的幫助時,你應該心懷感恩,並向幫助你的人致以誠摯的謝意。

第二節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

有人說,在生活中,幸福隻是瞬間感受到的,而更多的,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往往是瑣碎與無奈。觸到感恩,我想幸福的含義就不是片刻,生活的含義也就不是瑣碎了。應該說,幸福是每個人內心中的滿足與恬然,它用金錢買不到,用得意買不到,隻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在每一個生活細節中發現它,把握它,從而能夠享受到他人所享受不到的幸福,這是一種多麼好的生活態度啊!

禪意作家雪小禪說,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她寫道:那日,去北京訪一位大書畫家,之前早就聽說過他的名字,簡直是如雷貫耳,他的一幅畫可以賣到幾百萬元。去之前,朋友向我介紹他苦難的曆史,說:“文革”中他差點兒死掉,但終於隱忍著活了下來。那時,他養菊花,妻子死了,兒女下放了,他每天對著菊花說話,於是,他活了下來。

我覺得這種人一定寡言,或者喜歡獨處。

但恰恰相反。進門後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他和藹可親的笑臉,然後他說:“早泡好了鐵觀音等著你們呢!”

屋裏有很多貓和狗,還有蘭花,他笑著說,全是我閨女和兒子,一點兒也不乖,天天圍著我。那些書法和繪畫作品上,有的還有貓爪子印,那可是幾百萬元的東西。他叫著它們的名字:“東東,嬌嬌,爸爸有客人,去那邊玩。”

我的名字中有個“蓮”字。他說:“‘蓮’字好啊,出淤泥而不染,來,我送你一個‘蓮’字。”他的字價值連城,我豈敢要?他卻說:“別嫌不好,算我們初次見麵的禮物。”

陽台上,有各式各樣盛開的花,全是他種的,還有幾隻並不名貴的鳥,屋裏,播放著張火丁的《春閨夢》。他說,下個月火丁在長安上演《春閨夢》,喜歡嗎?喜歡我就和你們一起看。

問他怎麼會有這樣的心情?他隻有兩個字回答我:感恩。一切已經很好了,他說,文革中沒有死,而且生活越來越好,活著是多麼有意思的事情。

中午朋友請他去外麵吃飯,他不去。然後他轉過頭問我:“姑娘,會做手擀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