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泰山北鬥(1 / 2)

故事發生在1944年初,島國人殘殺我華夏兒女最激烈的時期,抗倭戰爭到了最後時刻,俗話說得好,得中原者得天下!小鬼子要想稱霸中國,就得牢牢地把握住中原腹地,切斷南北交通的咽喉要塞,才能夠實現統一中國的目的!華夏兒女是永遠也顛撲不滅的!故事的源頭要從嵩山少林寺說起

,河南嵩山少林古刹,武林中的泰山北鬥。

少林武僧在明代時就曾經幫助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倭寇,守土保疆的故事,多少年來一直流傳於世,成為膾炎人口的古老傳說,中國人的抗倭意識一直以來都沒有被撲滅!反而越來越強烈了!

1944年初,當時的主持是釋行正大師,寺內的傳功大師是素德,素德有個關門弟子,和主持是同輩,叫做釋小虎,別看他年紀小,因為自小被父母遺棄在少林寺山門口,被師傅素德大師撿回去,收做了關門弟子,這孩子天賦異稟,骨骼清奇,估計他的父母也不是一般人!三歲便開始跟著師父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的少林絕技!軟硬功夫都樣樣精通,兵器更是不在話下!今年已經二十二歲的他,長的是虎背熊腰,渾身上下沒有一絲多肉!去年的少林寺比武大會,他力壓群僧,一舉奪得少林武僧新一代弟子第一高手的榮耀!

少林功夫是漢族武術中體係最龐大的門派,武功套路高達七百種以上,又因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又有“武術禪”之稱。根據《魏書》記載:“又有西域沙門名跋陀,有道業,深為高祖所敬信。詔於少室山陰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給衣供。”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助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朝封賞,而被特別認可設立常備僧兵,因而成就少林武術的發展。少林寺武藝高超,享譽海內外,“少林”一詞成為漢族傳統武術的象征,如金庸小說中的“六大門派”即為“少林、武當、昆侖、峨嵋、崆峒、華山,其中少林位居第一門派。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禪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的祖庭,禪宗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為要旨。在佛門眼中,參禪是正道,正宗少林功夫傳人潘國靜曰:拳勇一類乃是末技,僧眾們不過是借練功習武達到收心斂性、屏慮入定的目的。同時也可收到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的效果!少林功夫是一項綜合的武術體係,其中“禪”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據,因為禪是“外不著想,內不動心”

。少林六祖惠能在《壇經》上說:禪乃梵文音譯“禪那”,其意譯為“棄惡”、“功德叢林”、“思維修”、“靜慮”。由於上千年的積累和努力,少林功夫中的武與禪已經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少林功夫中的武,已經融化在了參禪之中。這是少林功夫與其他派係武術的不同之處。禪與武的優越之處,就是少林功夫已經形成人人可以演練的很具體的參禪程式。提倡武術禪的真正價值,就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禪程式。

嵩山屬伏牛山係,主脈在登封境內,連綿六十多公裏。嵩山中部以少林河為界,中為峻極峰,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嵩山是其總名。古人以太室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東西起伏如眠龍,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的說法。兩座高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於華夏民族萬裏母親河黃河南岸。曆代的帝王將相、墨客騷人、僧道隱士,根據這些山峰的形態,給這些美麗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說。

這些山峰是根據其坐落方位、形狀、外貌、名人遺跡、神話傳說而命名。往往每一峰名就包含一個有趣的故事。玉鏡、獅子、虎頭、玉柱、香爐、羅漢、玄龜、臥龍、老人、石筍、卓劍等峰是以形狀外貌而命名。玉鏡峰,“皎皎冰盤營百圍,廣寒宮殿見依稀。春山萬疊渾如洗,浮翠光中一鏡飛。”臥龍峰則是“頭角低回蘚蔓封,蛇蜒端似臥真龍。旱乾歲禱多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