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斷的放棄是麵對人生、麵對生活的一種明智的選擇。隻有學會放棄那些本該放棄的東西,生命才會輕裝上陣、一路高歌;隻有學會放棄走出煩惱的困擾,生活才會絢麗多姿、生機勃勃。
物質和精神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生活中值得我們追求的東西數不勝數。得不到的或不屬於你的,就該果斷放棄。有限的人生,不允許我們四麵出擊,分散時間和精力,如果一味地糾纏在沒有結果的人或事上,到頭來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萬事成蹉跎。甘地思維就是,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斷然放棄。有時候固守殘缺是一種憂傷,而失去是一種美;固守殘缺是一種損失,而放棄卻是一種進步。
在行駛的火車上,一個老人在滿心歡喜地欣賞自己剛買的鞋。突然一個急刹車,老人的手一抖,從窗口把剛買的新鞋弄掉了一隻,周圍的乘客們都為他感到惋惜,人們以為老人會抱怨一頓,或者怨恨火車為什麼不能立即停下來。令人們沒想到的是那位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扔了出去,這個奇怪的舉動讓人們更是充滿了迷惑。麵對同坐的乘客,老人解釋道:“剩下的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來說也沒有絲毫意義,在失去同伴的情況下,它隻是一個廢物。但是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說不定就能穿呢!這樣鞋的價值也實現了。”
很顯然,在老人的行為中已經體現了自己的價值觀:與其抱殘守缺,不然斷然放棄。這個老人就是甘地。
我們很多人都有過去失去某種重要的東西的經曆,與甘地不同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對此抱怨不已,恨不得其他人也會像自己一樣倒黴。為什麼人和人有這麼大的區別呢?那是因為我們並沒有調整好心態去麵對失去,沒有從心理上接受已成事實,總是沉湎於被別人占了便宜的園囿裏。事實上,你怕別人占了便宜因此你不願意把手中的另一半給別人,可是結果你也得不到什麼好處。與其這樣為此苦惱,不如輕鬆麵對。
果戈理是19世紀俄國的大作家。有一次他做正津津有味地向詩人布科夫斯基讀自己新創作的一個劇本。詩人被驚醒過來,感到十分抱歉。可是,果戈理卻真誠地對詩人說:“我希望聽到您開誠公布的批評,而您的瞌睡就是最好的回答。”說完,立即把手稿投入熊熊的火爐之中。
正是因為果戈理沒有抱守殘缺,才成就了以後的偉大。我們也是一樣,對於缺陷美,要勇於放棄。普希金在一首詩中寫道:“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有時,固守殘缺是一種憂傷,而失去卻可以成為一種美麗;固守殘缺是一種損失,而失去卻可以是一種進步。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我們抉擇了,就要勇於在實踐中不斷的修正自我,正如大海航行中的舵手。在前進中根據海域的變化,不斷地修正前進的方向,這種修正是基於大方向下的修正,是一種放棄偏離的修正與抉擇。大海彼岸是美麗的,也是我們熱愛生活的希望所在。可是在風卷雲湧的暗夜中、在驚濤駭狼的大海中,是否有一條人生旅途的直行線?抉擇、修正、放棄是每個成功者經曆的必須。是一條在批判舊的自我中,成長的人生之路。
人的一生中,不承認錯誤是沒有意義的,學會一種放棄也是一種修正。放棄的是過去的錯誤,修正後抉擇是風帆的生命。所以學會放棄,是人們逐漸成熟的一種表現、一種修正錯誤的再選擇,它是一種健康生活的藝術。那末現實中,何時選擇放棄呢?它有沒有一個可界定的標準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抉擇與放棄,也將決定你最終的成功、失敗。
羚羊是獵豹最喜愛的食物。在捕食時,獵豹總是伏下身,一步一挪地接近羚羊,盡量不讓對方發現,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對方撲去。但是靈敏的羚羊往往會猛地躲閃開來,竭盡全力快速朝前逃跑。獵豹則在後麵箭一般地追逐,始終目標專一地盯著前麵那頭邊跑邊不斷急轉彎的羚羊。七百米、六百米、五百米、四百米……距離越來越短,羚羊唾手可得。可是,令人驚異的是獵豹有時竟會突然停止追殺,望著咫尺之內的羚羊,悠然地走開了。
為什麼?原來,獵豹雖然是動物中的奔跑冠軍,追擊獵物的時速可高達120公裏,可是它卻沒有足夠的耐力。它根本無法長時間追逐獵物,當它的奔跑速度達到110公裏以上的時候,它的呼吸係統和循環係統都在超負荷運轉。如果它追獵的時間過長又不成功,就有可能餓死,因為它再沒有力氣去捕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