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人心難測,防範不可少(1)(1 / 3)

1.利益熏心之人不可靠

當今社會,為己利不惜手段的人大量存在著。他們對你好,是因為你有可利用的價值,而在獲取完你的利益後,就會把你當作陌路人,翻臉無情。

有個商人來找他的鄰居說:“村外有個小農場要出售,賣主是你的朋友,如果你買,我相信他一定會出最低價的。你拿我的這些錢去把它買下來,我保證,如果成功的話,我一定會給你一筆報酬的。”

鄰人拿著錢去找他的朋友,由於他的緣故,朋友心甘情願地隻賣底價的一半。

真正的買主聽到了這個消息大喜過望。再三地感謝鄰人,並拿走了剩下的錢,一字不提報酬的事就要告辭了。

鄰人早就料到這個巧言令色的家夥會來這麼一手的。於是,他笑眯眯地對那商人說:“別忙走,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我可以告訴你一件事……”

那個奸商以為還有什麼好處呢,急忙回身洗耳恭聽。鄰人說:“那合同可是用我的名字簽的!”

商人目瞪口呆。

一個“利”字當頭的人,他的心目中沒有“義”字可言:他的人際關係裏,沒有情感,隻有利益。自私的人幾乎沒有感情,他的感情付出隻是為了利用別人給自己更多的利益。他們隻是為了利字,不會真心幫助你,更不是可以依靠的人。

2.嘲笑是他的天性

有的人天生喜歡嘲笑他人,尤其是做為別人上司的時候,總是喜歡拿員工開玩笑,而在玩笑中又夾雜著強烈的嘲諷意味。

奚落下屬的上司總認為自己很高明:“這些下屬實在是不可救藥,但這個部門又離不開他們。我懂得領導的藝術,既批評他們,又不使他們感到太受委屈。我想,幽默的嘲諷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張斌和劉剛曾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在同一個單位工作,而且劉剛是張斌的頂頭上司,他總愛在人前人後以張斌的“老朋友”自居。但無論在學業或才能上,張斌都比他稍勝一籌,劉剛覺得很不是滋味,而他平衡自己心理的方法便是伺機對張斌進行奚落。

工作中,張斌經常獲得各式各樣的先進獎狀,劉剛最喜歡對他說:“腦袋那麼好使,叫咱這樣的老臉往哪兒擱呀?”在背後,劉剛好像開玩笑似的對其他員工說:“張斌的拍馬屁功夫肯定是家傳的,否則怎麼會弄得領導們那樣服服帖帖,雙手將獎狀奉上給他?哈哈!”此話傳到張斌耳中,他曾經想過反擊,但又擔心這樣做會被劉剛罵小氣、開不得玩笑,隻好作罷。

劉剛除了到處宣揚張斌是“拍馬屁世家”的嫡傳弟子外,還不失時機地挫傷張斌的銳氣。例如,張斌在開業務會議提出新的推銷方案時,劉剛便會打哈欠,裝作被悶壞了的樣子,或者在張斌的聽覺範圍之內說:“看看我們的天才這次又有什麼發人深省的創意了!”

劉剛一麵以張斌的“老朋友”自居,一麵不斷地誹謗中傷張斌,還故意當著麵揶揄他,打擊他的信心。

由於劉剛時常強調自己與張斌是老朋友,加上他是頂頭上司,旁觀的人便以為這不過是同事善意的捉弄,因此劉剛的奚落愈來愈起勁。

張斌把劉剛看做是老朋友,因此,他一直容忍劉剛對他造成的傷害,但他的容忍被視為懦弱怕事,使劉剛變本加厲,更加囂張,對張斌的自尊心倍加打擊。

通常情況下,喜歡奚落他人的上司,都有自己的某種動機。要麼是針對你的短處進行貶低,要麼是對你的長處進行嘲諷。他自己的表現就像是舞台上的喜劇演員,除非你指出這樣做不合適。否則,他一直會認為貶低和嘲諷是一種不錯的發泄不滿的辦法。

奚落下屬的上司,通過奚落已經明確地傳達了某種信息。這時,你的反應應該是請上司坦率、直接地告訴你他的要求和條件。

我們可以選擇工作,但不能選擇上司,因此,當你遇到這樣一個愛嘲笑的上司時,應積極應對,選擇敬而不親,並要對他的嘲笑給予恰當的回擊。

3.看穿騙子

當一個人受過一次騙之後,他可能會倍加小心,不會輕易相信他人,但騙子也往往抓住了這一心理,隻做一次買賣。

有一位老板說:“中國有十二億人口,每一個人騙一次就足夠了。”這句話,讓人聽起來有些心寒。然而事實上,老板說的這句話倒是大實話。

但是,這個老板在人前所標榜的卻是另一番話語:“我是一個特別注重信譽的人,人在江湖,靠的就是一個信用。做生意嘛,不能隻做一次,要長期合作,大家一起掙大錢。”

這個老板慣用的伎倆是用極真誠的話語騙取合作者的信任,並且總是許下一些“空中樓閣”式的諾言,或者進行鄭重承諾,信奉雙贏原則。並且,恰到好處地施以小恩小惠,讓你產生“知遇之恩”的錯覺。當你要拿取自己所得利益時就會被他利用各種手段來加以阻攔,即使有協議,也無濟於事。

當然,那個老板的最終後果是賠了,因為合作者都有了經驗,知道了他的底細,也就不再與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