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重黎之法(1 / 2)

昔者,帝顓頊命重司天,黎管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天道一直是人們去探尋的東西。重既司天,離天比常人要近,更容易悟出天道。天道何其複雜,我們又怎麼能完全弄的明白呢?人若窺天,就和管中窺豹無異。

重雖沒有完全弄清白天道究竟是怎麼回事,窺天一分,比傻傻地修練一輩子強啊。畢竟人是活在天之下。

重司天,日夜觀察,他以他所悟寫出了重法。重法是關於星象變化的。人們可以利用這星象變化為已所用。當年王重陽就是在司馬家人的指點兩下就創出了天罡北鬥陣。天罡北鬥陣隻不過是重的功法一些皮毛。後來所謂的觀星象,八陣圖都是根據重法演譯而來的。

說話的你錯了,司馬家的功法怎麼會傳給外人呢?

其實你錯了,重黎二人都是胸懷天下之人,怎麼可能將自己對天地的見解不與眾人分享呢?此二人都懷有悲天憫人的心腸,將自己的所悟寫成書,分別傳給後代,然後叫他們分別將這些傳下去。

重觀天,他的重法是關於天象的。如何觀測星雲,如何利用天的力量。當年他本人就曾引天之力,將共工逼至不周山,然後推雲挪霧,天地一片黑暗,共工亂竄,觸不周山,天柱折。

後人根據他在重法這一本書中天官章節,設立百官,天子垂拱而治。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立天官塚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治官之屬:

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宮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宮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

北黎司地,黎掌管大地之上萬物。觀察它們的一舉一動,寫成了黎法。黎這人平易近人,幫助他人,在他人有危難之時。從那以後,百姓稱為黎民百姓。自稱是黎的子民,可見人民對他尊敬的程度。

黎法之中就有一部分是模仿動物的,當時命名為禽戲。後來傳至漢代隻剩下五種,被華佗所獲。

五禽戲由5種動作組成,分別是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種動作都是模仿了相應的動物動作。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並配合氣息調理。

一、熊戲

身體自然站立,兩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先右腿屈膝,身體微向右轉,同時右肩向前下晃動、右臂亦隨之下沉,左肩則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然後左腿屈膝,其餘動作與上左右相反。如此反複晃動,次數不限。

二、虎戲

腳跟靠攏成立正姿勢,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一)左式

1.兩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虛步,腳掌點地、靠於右腳內踝處,同時兩掌握拳提至腰兩側,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腳向左前方斜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重心坐於右腿,左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兩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後,抬至口前兩拳相對翻轉變掌向前按出,高與胸齊,掌心向前,兩掌虎口相對,眼看左手。

(二)右式

1.左腳向前邁出半步,右腳隨之跟至左腳內踝處,重心坐於左腿,右腳掌虛步點地,兩腿屈膝,同時兩掌變拳撤至腰兩側,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與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反複左右虎撲,次數不限。

三、猿戲

腳跟靠攏成立正姿勢,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

(一)左式

1.兩腿屈膝,左腳向前輕靈邁出,同時左手沿胸前至口平處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掌撮攏成鉤手,手腕自然下垂。

2.右腳向前輕靈邁出,左腳隨至右腳內踝處,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右手沿胸前至口平處時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掌撮攏成鉤手,左手同時收至左肋下。

3.左腳向後退步,右腳隨之退至左腳內踝處,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左手沿胸前至口平處向前如取物樣探出,最終成為鉤手,右手同時收回至右肋下。

(二)右式動作與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四、鹿戲

身體自然直立,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