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性往往隱藏很深,有時可以暫時克服製但是很難完全根絕。壓抑天性,反而會使天性表現得更加強烈,教誨和交談,可以消除天性帶來的煩惱,但是習慣,卻可以改變和製服天性。
凡是希望戰勝自己天性的人,不要為自己定下過大或過小的目標,因為目標過大會使他因為經常失敗而沮喪;而過小的目標盡管可以使他經常獲得成功,但取得的進步卻很小。在開始時他應該借助別人的幫助來行動,就像借助充氣的皮囊的幫助來學習遊泳一樣,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就應該在不利條件下行動,就像舞蹈家穿著厚厚的鞋子練習跳舞一樣。因為,如果練習比應用還困難,那麼就會產生巨大的完美。
倘若天性的力量異常強大,而你又很難取得對它的勝利,那麼就應該保持這樣的狀態:首先是及時抑製和控製住天性,就像人在憤怒的時候背誦那26個字母一樣,然後逐步在數量上減少,就像人在戒酒的時候,從開懷暢飲逐漸到一餐喝一杯,一直到最後完全戒掉。但如果一個人有那種剛毅和決心,能夠使自己立即獲得解脫,那當然是最理想的。
羅馬著名詩人奧維德亦說:“一舉掙斷鎖鏈的人,才是靈魂最自由的人。”
還有一種古已有之的定律,現在看來仍然是不錯的,就是反向利用你的天性,就像把一根彎曲的棍子弄直,需要反過來彎一樣。但也不要矯枉過正,否則就會有負作用了。
一個人想要培養一種新習慣,切忌持續不斷地進行,而應該適當的停歇下來好好反思,回顧一下哪些措施不是足夠好,為什麼要如此?因為稍事停頓,可以對新的開端起到強化的作用,其次,一個並非十全十美的人,如果總是在不停地訓練,那麼他就會在提高了自已能力的同時,也強化了自己的缺點,而且把這兩方麵一並帶進了一種新的習慣。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不用適當的時機間歇的話,將會造成巨大的危害。
人不能輕信一種天性。因為天性是狡猾的,它可以在你警惕時潛伏下來,而在你放鬆時又溜出來。就像伊索寓言中那隻貓一樣,雖然變成一個女人,安安靜靜地坐在餐桌前,但是當兩隻老鼠出現的時候,她還是會情不自禁地撲上去。對於一個人來說,應該有自知之明來避免這種現原形的機會,或者幹脆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用這種機會考驗自己。
人在什麼時候最能察覺到人的天性呢?那便是獨處時,因為此時人沒有矯情。人在激動的時候,激動會使人擺脫自已的戒律,再有就是處於新的惰況或者嚐試做新的事情的時侯,因為此時沒有慣例可以遵循。
天性與職業相適應的人,是幸福的人,否則的話,他們從事的是他們所不喜愛的工作,他們就會說:“我的靈魂一直是個寄居者。”
在學習上,凡是強迫自己去學習的學科,就應該給它規定學習的時間,而學習與自己的天性相適合的學科,則不必費心規定時間,因為思緒會自己飛向那個學科。隻要充分運用工作或者學習上的時間就可以了。
人的天性不長成穀物,就會長成雜草,因此應該給穀物澆水,且要把雜草除掉。
賞析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難移並非不能改變。人的天性的形成,有先天遺傳因素,但更多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誠如培根所言:“人的天性不長成穀物,就會長成雜草,因此,倘若你想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那麼你就必須試著改變你天性中的不良習慣。如此才有可能朝好的方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