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心固然應該善良,而行善卻應該在理性的正確指引下。人性中有天然向善的傾向,也有另外一麵——向惡的傾向。人性中也有狠毒的一麵,狠毒的天性不會使人行善的。那種魯莽、急躁、固執的性格還不是人性中最壞的一麵。
最惡的天性乃是嫉妒甚至危害他人。有一種人專門落井下石,甚至專門給人製造災禍來生存——他們簡直還不如《聖經》裏那條以舔拉紮勒斯的惡瘡為生的惡狗,更像那種至今還在嗡嗡飛著吸吮腐爛東西的蒼蠅。這種“惹人厭惡者”與雅典的泰門正是相反的類型(泰門,古希臘哲學家。泰門憤世嫉俗而看不起人類,曾對雅典人說,我園中有一棵樹,就要砍掉了,誰願意上吊請趕快去)——雖然他們的花園裏並沒有一棵能供他人上吊的樹,但其所作所為卻與使人上吊無異。這種情況正是人性中的極惡。也許這種人在政治中不失為一塊最適合的材料,他們猶如彎曲的木頭,可以造船,卻不能做建房的棟梁。船是注定要在海裏沉浮顛簸的,而房屋卻是必須能堅定立住的。
善良是由很多部分組成的,也有多種多樣的標誌。如果說一個人親切高尚,對陌生人也能謙恭有禮,那麼這說明他可以成為一個“世界的公民”——他的心沒有國界,與五湖四海大洲大洋相通。如果他能夠同情其他人的痛苦不幸,那他的心必定美好得像那種高尚的杜仲,那種不惜自己受傷流出香液為人治療傷痛的珍貴樹木。如果說他很容易的原諒寬容別人的侮辱冒犯,就證明他的心靈能夠超越於一切傷害之上,所以他從此不易被傷害。如果他感謝別人對他的微小幫助,那就說明他更重視的乃是人的心靈而不是無價值的錢財。最後,最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能像《聖經》中的聖保羅那樣盡善盡美,為了拯救兄弟同胞甚至寧願忍受神的詛咒——乃至不怕被逐出天國(見《新約?羅馬》聖保羅說:“為我弟兄,我的骨肉,就是自己被詛咒,為基督分離,我也願意。”),那麼他就必定具有非凡的品格,進而與神耶穌一致了。
賞析
凡是追求真善美的人,必須躲開“惡”,並且準備跟公眾的評判對抗。生活並不僅僅是“吃虧是福”的問題,敢於善良也不是敢於吃虧。善良常常是無損失可言的。作為一種天性,善良的人往往能化險為夷,就如培根所說:倘若一個人能像聖保羅那樣盡善盡美,那麼他就必定是具有非凡的品格,進而與神耶穌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