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世界的上一個文明在百餘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已是喪失了潛力,生靈早已不對超脫抱有任何希望。而當生靈徹底不對超脫抱有希望之後,便開始放縱,追求物欲,最終因為無盡物欲毀滅自身的文明,亦毀滅了自身的存在。那新的文明在上一個文明毀滅十數萬年後,終於又從懵懂蒙昧的年代發展都了如今的境界。這方文明因為有上一個文明的殘餘,物欲極其豐富。雖然在文明程度上不足以匹敵上一個文明,但在物欲程度上反倒相差不遠。那方世界許是因為林遠的限製,隻能走科技發展的道路。雖然有修行者的存在,但盡皆難以修行至高深處,甚至連那築基也是難上加難。非是這方世界元氣不夠豐厚,不足以支持修士修行,而是這方世界的法則更偏向於科技類。使得修士難以在這方世界有所進境。這方科技世界因為文明畜牲的緣故,與林遠前世極為相似,還尚處於信息大爆炸初期。生靈心思未定,仍處於社會變革的十字路口。除卻生靈心思未定外,這方世界物質也十分豐富,催化出了無盡的物欲。而許多生靈也在無盡的物欲之下,迷失了自我,成為了物欲的奴隸。林遠要考察六耳獼猴的是,一是想看六耳獼猴是否會在無盡物欲下迷失自我;二是想看六耳獼猴如何在不適宜修行的情況下,修行至那方世界所容納的最巔峰。畢竟要在一方物欲橫流的世界,突破修行的困境,達到這方世界所允許的最巔峰境界,比之在武道世界可是要難上許多。為了能夠看出六耳獼猴能否在無盡物欲之下保持自我,林遠卻是將六耳獼猴轉生於一個商賈之家。六耳獼猴現世的父母可謂這方文明中的極為出眾人物,以平民之身於卑微中崛起,創出了一個金融帝國。又兼之六耳獼猴是晚來之子,受得眾方寵睞。六耳獼猴因為被蒙蔽了自我意識,在初始長成之時,也是一時迷失於無盡物欲之中,縱情聲色犬馬。待得方要成年之後,似乎幡然醒悟,從無盡物欲迷惑之中醒轉過來。開始努力學習,並且進入父母的金融帝國,開始鍛煉自身的能力。不過在學習之餘,六耳獼猴也在盡力收集關於修行的一切信息。雖然因為信息大爆炸的緣故,六耳獼猴收集了無數的先賢真言,但似乎無有任何一種功法能夠行之有效。六耳獼猴也曾拜訪許多的修行高人,但大多是那種欺世盜名之輩,隻有些許有些實力。不過即便有些生靈有修行痕跡,但其等尚未突破築基之境。指點了六耳獼猴一番無果後,六耳獼猴也隻得暫時熄了修行的心思。六耳獼猴暫時熄了修行的心思後,開始一心一意的輔助父母經營金融帝國,隻有偶爾會花費重金去尋求一些所謂的修行真意。雖然六耳獼猴似乎已經熄了求道之心,但在小千世界之外的林遠、揚眉和通天仍能夠看出六耳獼猴的心底仍然對修行抱有一絲幻想。不過許是六耳獼猴為了盡了人倫之道,了斷紅塵,方才一直遵循父母之願。待得六耳獼猴父母去世,六耳獼猴開始執掌金融帝國。這金融帝國在六耳獼猴的經營下蒸蒸日上,已經可以稱得上這方文明數一數二的勢力。待得六耳獼猴在這方世界的兒女能夠執掌金融帝國之後,六耳獼猴毫不留念的退居幕後,開始潛心研究先賢真言。而當六耳獼猴在這方世界的配偶魂歸世界之後,六耳獼猴似乎是解脫了自身的枷鎖,當即和其兒女交代一方,便自尋了一孤觀古刹出家了事。說也奇怪,六耳獼猴雖然經曆了約莫七十餘載歲月,但仍如四十餘歲的中年生靈一般。故而六耳獼猴出家之後,若非是知曉六耳獼猴來曆之人,其餘生靈也難以猜出六耳獼猴的真實年齡。不過六耳獼猴已是七十餘歲,縱然有心修行,也是精血不濟。不得已,六耳獼猴也隻得向自身兒女求援,弄得一些天材地寶補益自身元氣。兼之六耳獼猴潛修研究多年先賢真言,居然真真於八十歲之際踏入了修行之門。這修行之始,當煉精化氣,以自身精血養育一股真氣,更需得修行者元氣充沛,精血豐厚。六耳獼猴見得修行有望,也不吝和自己兒女結下因果,討得許多補益精血奇物。而當六耳獼猴將真氣充盈己身之後,終於行至了一個關鍵的關隘,便是這築基之境。築基之境,要求得是修行者能夠將自己與世界的通道以真氣貫通,從此修行者便能從將自身精血煉化成真氣,轉易為吸納世界元氣轉化自身真氣。這方世界的修行者因為各種各樣的緣故,很少能夠完成煉精化氣這一步,行至築基境界之前。而好不容易有那天生精血充沛之人能夠將多餘精血煉化成真氣充盈己身,也多會止步於築基境界之前。畢竟這築基境界是從生靈循環進階到世界循環,難度又豈是一般。兼之這方世界法則偏向於科技,修行者若要衝破關隘,達至築基境界,還有無數天地災劫。雖然不會有風雷水火這等有形災劫,但也有外魔惑亂之劫。不過許是六耳獼猴一心修行,這外魔惑亂之劫反倒未對六耳獼猴造成什麼阻礙。即便是外魔幻化成了六耳獼猴這世家人模樣,六耳獼猴也自認盡了人倫之道,無有任何虧欠,倘然度過了這外魔惑心之劫。突破築基境界之時,那對真氣的要求反倒難倒了六耳獼猴。畢竟六耳獼猴的年齡便是放之修行者之中也已算高壽,即便有無盡天材地寶補益,六耳獼猴的肉身也不能存儲太多的真氣。而若是無有足量的真氣,也難以衝破築基的關隘,達成與世界的大循環。幸得六耳獼猴也是機敏之輩,知曉真氣數量不足,便凝練真氣,以質量來補。那凝練後的真氣果真比之未凝練的真氣強上幾分,六耳獼猴用盡全身真氣衝擊關隘數次之後,終於將關隘突破,達至了這方世界難以達成的築基之境。林遠也是讚許六耳獼猴,能夠不為先賢真言所禁錮,自尋尋找其餘辦法突破關隘。其實林遠此時已是認可了六耳獼猴,不過林遠為了考驗六耳獼猴是否能夠在這不適宜修行的世界,修行至這方世界所容許的最高境界,便也未有插手,而是繼續在小千世界外觀察六耳獼猴的修行之路。六耳獼猴果也不愧對林遠的期望,雖然經曆了許多災劫,甚至數度險些身死道殞,但終究還是一一度過了災劫,修行至了這方世界所容納的最高境界。林遠見得六耳獼猴度過了自己所設考驗,也是大為心喜。待得六耳獼猴意識回歸肉身後,便有了立即收下六耳獼猴的心思。不過林遠見得六耳獼猴經曆了數千年的修行,又有數百年的小千世界從無有任何修為的凡境生靈修行至凡境最巔峰的經曆,已是足以引動天地災劫,成就散仙之境了。林遠也不忙將六耳獼猴收歸門下,隻是讓其調息自身肉身與意識的相洽程度,待得六耳獼猴肉身與意識完全無恙後,便讓六耳獼猴引動天地災劫,準備渡劫。而林遠、揚眉和通天則在一旁掠陣。不過六耳獼猴也是天賦異稟,兼之向道之心甚濃,無驚無險便度過了天地災劫,成就了散仙之境。雖說六耳獼猴可能承繼林遠的道統,但六耳獼猴並非是承繼了林遠的根本大法,而是隻承繼了林遠的肉身成丹之道,即是那金丹大道。故而六耳獼猴成就了散仙之境之後,隻有肉身精華凝聚出大道金丹,在意識上隻有些許進步,並無太大變化。在林遠一行人遊曆洪荒大地深處之時,這洪荒也是起了許多變化。有許多生靈出現在了這方大地之上。這些生靈多以種群出現,這比之許多單獨出現在洪荒天地內的生靈,雖然威能上可能有所不足,但其等數量卻足以補過威能上的不足。故而在一些資源的爭奪上麵,那些孤獨一身的洪荒生靈難以爭奪過那些種群生靈。不過也幸虧這洪荒天地資源豐厚無比,便是一方資源被占,生靈也可去另一地尋找資源。但若是這些種群生靈繼續壯大下去,這方天地許是難以有那些孤獨一身的洪荒生靈的出路。故而一些獨行生靈的有識之士也是認識到了洪荒天地的未來局勢,開始聯絡各方獨行生靈,組成一些利益聯盟,對抗各種種群生靈。不過這洪荒天地實在過於廣大,即便是現在有諸多生靈有了些許修為,但即使是花費數個元會之久,也並不見得能夠跨越洪荒十之一二的距離。因此現如今,無論種群勢力還是利益聯盟都並未可能縱橫捭闔,隻能若同陽光透過大樹的樹冠之後留下的斑影一般在這洪荒天地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