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青年第一人 陳玖然(1 / 2)

“北海蛟,滄海霧,青海有大鵬;雲天劍,道天書,書院更超然;北越吳,九州國,秦國虎狼心;青海國,滄海島,佛地苦行僧。”

這是一首在大陸流傳很廣的童謠,它包含了整個大陸的格局,而我們這個故事將從北國講起。

北國處於大陸的最北端,與北海相毗鄰,與書院和越國接壤。千裏冰封,萬裏雪花,此地生存多為不易。但也正是這種惡劣的環境,才造就了當今北國人的堅強意誌,不畏強權,北人戰士人數雖少,但卻有天生戰士的美譽,也正是因為如此北國人才在這強權林立的大陸上獲得了一席之地。而當今的北王,乃是天下有數的強者,年少遍遊大陸,一身家傳的北冰決罕有敵手,數十年前帶領部落走出冰山南下開創了現在的基業。

在北國都城冰晶城北王宮中的一座古樸蒼涼的大院中,一個稚嫩的孩童,雙手撐著頭,坐在屋簷下的階梯上,生得一雙童真的雙眼,令人產生親近之意,此刻他卻呆呆地望著院子裏滿天飛舞的雪花,一絲愁容卻爬上了他的臉龐,心神就更不知道被北風吹到哪裏去了。“君禮!少爺催你去讀書了!”君禮聞聲一跳而起,輕輕甩了甩自己的腦袋,這才從那漫天雪花中回過神來。他一手抓起身旁的書袋,一邊奔跑一邊大叫“啊~~~來了!來了!”

君禮的爺爺是北王的貼身侍衛,在北王開疆拓土時曾立下赫赫功勞,北王念其功蔭其子孫同學於眾王子,而君禮便是伴讀於稍長於他的五歲的北王幼子尚隨。由於年紀相近,君禮雖名為書童,但實則與尚隨親如兄弟般。北王雖然有子嗣數十,但其幼子尚隨尤其受父親喜愛。由於北王早年遊曆時與書院有些交情,再加上北王不惜萬金,竟然千裏迢迢成功邀請了書院裏某一老先生來看看孩子的資質,是否有幸能夠拜入書院門下,打破了書院隻在書院後山授業的傳統。而君禮天資聰慧,心性純然,尤討老先生的喜愛,故得老先生賜名為君禮。

“我書院所追求的便是君子之道,院長有言,君子可不言,言必實矣;君子可不諾,諾必信矣;君子坦坦蕩蕩立身於天地間,不敬神明,不畏鬼小,不做有悖於自我心中所守禮法之事,方才可修得一身的浩然正氣,諸邪不侵,為萬人所敬服。你們對此可有疑惑?”

“先生,所謂浩然正氣是什麼?”君禮躬身道。

“所謂浩然正氣便是你對自我道的認可程度,自我道越深,即使自己對自己的認可程度越高,所積累的浩然正氣便愈發深厚,而到了某一個節點,不管是我書院常用的文房四寶,還是是各種拳法還是各種劍訣,施展時賦浩然正氣於上,便也可以達到修習內功同樣的效果,而此後以浩然正氣為基礎無論是轉修內功或是修習佛法都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生,那如何讓浩然正氣積累呢?”君禮似有所悟。

“對我書院所追求的君子之道有深刻的認識後,加上每日所行之事合乎於自己的準則,則儒家之氣愈發深厚,浩然正氣自然積累。”

“先生,書院的功法這麼強,又從來不設密,為何天下之人習浩然正氣者少矣?”

“一是天資,世間能修行書院功法的天資少矣,二是雖世上的眾人雖天資夠了但是卻無法違背他們的本心,修習書院功法也不可。想當年,天賦凜冽的北王少年時也曾拜訪過我書院,借浩然正氣一觀,似有所得,閉關三月卻連門都入不了。而我書院功法要求心與行一致,但凡修到大成者,無一不是一代大儒,濟世救世,無所爭。而世人多爭,隻知道一味的追名逐利,心性達不到,所以雖我書院從未限製世人修習浩然正氣,但能習得的人依然少矣。”

“是,弟子明白了。”君禮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但是旁邊尚隨卻是心不在焉。見此老先生先是點點頭接著又歎了口氣。尚隨並不適合修習浩然正氣,這他一來便發現了,但是所隨的君禮卻是一塊好苗子,礙著北王的麵子上,也不得不嚐試看看,希望尚隨年紀尚小,心性還可再塑造。又想到書院雖號稱弟子三千,但如今得到真傳的弟子也不過十數個,而院長的入室弟子更不過三五個,堂堂書院竟也將麵臨著青黃不接的窘迫境界,老先生又接著歎了口氣。不過這一趟能夠發現君禮這樣的好苗子也值了,但是這是在北國而不是在書院境地內,如何帶走君禮,這也是個問題。“君禮,尚隨,你二人今日將《禮記》抄寫一遍,明日交與我檢查。”“是,先生。”一旁又響起了尚隨痛苦的哀叫。

“君禮,君禮~你別走這樣快啊,等等我~”

“我跟你說免談,沒門!”

“君禮,我父親已經發話了,再有一個月我如果還是修不成浩然正氣訣,他就親自傳我北冰訣了,這一個月就幫我耗過去吧,我真不適合這些之乎者也的東西,一看見這些我就頭疼,還是我們家傳的北冰訣好啊,威力又大,但凡對敵的敵手不是被凍住就是被刺穿,好生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