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單位的事情也開始多起來了,承諾大家的事情總是難以辦到,人畢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啊,有時候真心有這樣的感慨。
這本書,從一開始興致勃勃的動筆,到發上起點,準備時間不足兩天,從故事情節到笑點、看點甚至是結局都隻有一個模糊的框架,這些都是語春沒有謹慎思考而造成的。
第一本書,要說沒有傾入大量的精力,那是不現實的,雖然自己以前喜歡三國,但沒有真正的去了解曆史上真正的三國,透過寫這本不成熟的大漢王爺,也是惡補了不少曆史知識。
三國其實就是一篇百科大全書,很多朋友為裏麵的人物而著迷,也有很多朋友從各種方麵去深刻的剖析他,從政治論軍事,從軍事講人性,眾說紛紜,但都非常精彩。
在這本書裏,語春也是著意的去刻畫人性,通過一些事物的發展,去談曆史人物,想去剖析他們的心理活動,但個人認為,不是很成功,至少,寫著很累,這大概是自己的素養不夠,沒有能夠體現出來吧。
至於下麵的故事情節,其實大家也能猜得出來,這也是語春的敗筆之一,如果一本書隻看了幾章就能猜到結尾,恐怕看得下去的人也不多,從慘淡的收藏數也證明了這一點。
至於一開始的投靠劉備,語春當時設計了很混亂的政治鬥爭,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很多書友並不認同劉備這個梟雄,一提到投劉備,就紛紛的刪掉了收藏,當然,一開始,語春將主角定位得太高調,也是敗筆之一,後來不得已,隻能讓劉大大早早的出場,但也讓整個故事情節少了很多看點。
但是,還是有很多書友在默默的支持著語春,給語春打氣加油,在這裏,語春送上最誠摯的感謝,感謝各位對語春的支持,語春讓你們失望了。
總結這次處女作的經驗,語春還是收獲很大的,在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時代,語春是敗者,也讓語春學到了很多,首先,一本書要有好的收藏,最重要的那就是穩定的更新了,而且是越多越好。
所以,下一本書,語春要多思量一下情節,多設計一些看點,當然了,最重要的也肯定是多存一些書稿,這樣即使工作很忙或者很累而耽誤了,也不用擔心會更新不穩定。
到時候還希望大家能來圍觀,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