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跟著厚黑學辦事(2)(3 / 3)

不僅僅企業的經營發展需要“有所不為”的選擇,每個人的人生也麵臨著眾多的選擇。有選擇就必有放棄,要想有所作為,就要有所放棄。人們往往在選擇的時候,什麼都不想放棄,什麼都不舍得扔掉。可人生之中,隻有放棄某些機會、某些權利,才有可能有機會得到其他更好的機會與權利;隻有放棄某些東西,才能做好對人生來講更為重要的事情。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大丈夫有所不為,才能有所作為。

花要半開,酒要半醉

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露鋒芒,既有效地保護自己,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即便不會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會進入開始衰敗時期。人生同樣如此。當你誌得意滿之時,切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否則,必將遭人妒忌、招人算計,被人當做靶子,最後落得個體無完膚的悲慘下場!所以,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聖人君子,要收斂起你的鋒芒,夾起一點你的尾巴,掩飾一些你的才華。

“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自古以來多得數不勝數,鋒芒越露最後往往死得越慘。功高蓋主自然要惹禍上身。

打江山時,各路英雄彙聚麾下,鋒芒畢露,一個比一個顯得有能耐。主子當然需要借這些人的才能實現自己圖霸天下的野心,當然越有能力,越能辦事的人,他就越喜歡,越倚重。但一日天下到手,需要的就是集中權力大治天下了。可猛將們的才華不會隨之消失,威望與鋒芒還在熠熠生輝,這些閃光的才能就成了皇帝的心病,讓他感到了威脅,所以屢屢有君主在開國初期殘殺功臣大將之事,這即所謂的“卸磨殺驢”。其實,“驢”並不是非殺不可的,可如果你“磨”拉得太好,每個人都知道你“磨”拉得好,如今這“磨”不該你“拉”了,如果不殺的話,誰知道會不會有朝一日你要搶過去“拉”

呢?韓信被殺、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等無不如此。

所以,做人做事要學會審時度勢,適時地掩蓋鋒芒以自保。諸葛亮,一代智囊,三國裏的神話人物,他的才華幾乎遮蓋了三國裏所有其他人的才能。但熟悉三國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自劉備死後,諸葛亮好像就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了,不像劉備在世時那樣運籌帷幄,滿腹經綸,鋒芒畢露了。在劉備這個勵精圖治、意在天下的明主手下,諸葛亮是不用擔心自己受到猜忌的,而且劉備也離不開他,需要他為自己獻計獻策,征討天下。因此他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輔助劉備,打下一片江山。劉備死後,阿鬥繼位。臨死之前,劉備當著群臣的麵對諸葛亮說:“如果阿鬥這小子可以輔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當君主的材料,你就廢了他,自立為君吧。”諸葛亮嚇得頓時冒了虛汗,手足無措,哭著跪在地上對劉備說:“臣怎麼能不竭盡全力,盡忠輔佐,死而後已?怎麼能做出這樣不忠之事呢?”說完,不住磕頭。

就算劉備再仁義,也絕不至於願意把國家讓給諸葛亮,他嘴上說讓諸葛亮為君,一旦諸葛亮真的表現出有這個意思,流露出得意的姿態,可能馬上就會死在刀下了。諸葛亮是真正的有大智慧者,從此,他一方麵行事謹慎,鞠躬盡瘁,一方麵則常年征戰在外,以防授人“挾天子”的把柄。而且他的鋒芒也大有收斂,故意顯示自己有些老而無用了,其目的無非是免禍防身。這是花開不盛,酒吃半醉,收斂鋒芒的做法,是諸葛亮的大聰明。

要知道鋒芒太露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也容易自掘墳墓。當你施展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要做到有才華而不驕,有才而不露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這不僅需要戰勝人性中驕傲自大的心理,還要克服盲目、衝動的性格,時時注意目前的全局、自己的狀態、所處的位置、應有的姿態。還要記住,無論何時,凡事都不要太張狂太咄咄逼人,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在每個階段都能保持“花開一半,酒喝一半”的狀態,做到既不會因太過於掩飾自己,以致無人發現自己才能,永遠得不到重用;也不會因鋒芒太露而招人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