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司馬懿逼迫曹爽自請降職,後又誅他三族,不可謂下手不狠。司馬懿通過一場兵變,一舉擊敗了曹爽及其同黨,牢牢掌握了政權。他的這一招“虎行似病”,著實給曹爽之流有實權沒實力的人上了一課!
曾國藩說:“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鳥噬人的法術。故做人要內挺內堅,才華不逞,才有任重道遠的力量。”李白也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可算把這隱藏實力,“虎行似病”刻畫得入木三分。
當然。如果裝病“裝”進了狀態,忘了本來的意圖,反而被人所乘,那就得不償失了。一味地厚,一味地忍耐,而忘記了自己的真正目的,那跟厚黑學的出發點就背道而馳了。
富而不奢,富而不驕
富有是每個人都向往的,當然,這裏說的不僅僅是生活物質上的富足,“富”還包括那些在各自領域裏取得的成功。人生難得富貴,富貴了要做到“富而不奢,富而不驕”殊為不易,但也正因為其不易,那些真正做到的人才受人們尊敬。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後,人們在稱讚他時總是不吝惜任何褒揚之詞,如力學之父、微積分之父、最偉大的天文學家、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等。
牛頓卻說:“我不知道別人怎樣看我,我自己以為我不過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常常為發現一塊比平常更美麗的貝殼而沾沾自喜,對麵前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無知。”
正是這種從不驕傲也不炫耀的個性,使他備受尊重,也令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沒有在“小小”的成就麵前迷失了自己;也正是這種謙虛、不焦躁的個性讓他在發現了萬有引力後,在光學及其他的研究上都取得了曆史性的突破。牛頓從來不拿自己的科學成就來當炫耀的資本,也從來不會放過任何一點繼續發現科學原理的線索。
無論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就,他一直保持著謙虛、清醒。
正是由於這種富而不驕的個性,才讓他沒有停止自己尋求真理的腳步,才獲得一個又一個震驚世界的科學成果。
再如,戲曲舞台演出時,很多演員總想“坐中間,當主演”,一旦取得點成就,就耍起了大腕,把誰都不放在眼裏了。但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尚派”
藝術創始人尚小雲先生卻從不把自己看成大腕,他對每個人都和藹可親,照顧同行,而且經常主動要求當配角,給一些年齡比自己小,資曆比自己淺,甚至輩分比自己低,藝術成就及社會聲望都比自己差的演員配戲,這似乎是件不可思議的“怪事”。
20世紀20年代初,弱冠之年的京劇旦角趙桐珊在北平廣和樓演出《乾坤福壽鏡》時,尚小雲特意去觀看了一次。其實該劇早已是尚派代表劇目,而且蜚聲劇壇,尚小雲曾將此劇傳授給楊榮環、孫榮惠以及吳素秋等人室弟子。然而看完趙桐珊的演出後,尚小雲覺得“失子驚瘋”中胡氏的瘋癲形態,被趙桐珊演得逼真而且深刻,於是托人說合,凡自己專場演出此劇,就請趙桐珊飾主角胡氏,自己配演丫環壽春。此舉使趙桐珊極受感動,也被戲曲界一時傳為佳話,因為赫赫名家給一位聲譽及成就都比自己差的演員當配角兒,實屬罕見。盡管此時的趙桐珊也是一位赫赫名家,而且會戲甚多,所飾人物又都光彩奪目,被人稱作“能派”,但與尚小雲相比其聲譽畢竟有些相形見絀。
正是尚小雲這種“富而不奢,富而不驕”的真性情,讓他不但被同行敬仰,世人愛戴,也令他自己在藝術上不斷進步、精益求精,終成為一代大家。
牛頓和尚小雲都分別是自己領域裏的泰鬥人物,而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成就,與他們“富而不奢,富而不驕”
的個性息息相關。他們從不會為了一點點成就便沾沾自喜,不會拿著那點成就四處炫耀,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在百尺竿頭更講一步。
得意莫忘形,有酒莫盡歡
古人雲:“滿招損,謙受益。”做人一定要謙虛,不故步自封、不自滿,更不能自以為是,要時時保持清醒的頭腦。
謙虛謹慎者很少犯錯誤,也不易被人利用;聰明伶俐、驍勇悍戰的人,一旦飄飄然,得意忘形,那麼很容易犯錯,從而受到巨大損失。
三國時期,劉備帳下五虎上將之首關羽,乃一代英雄,勇武蓋世。但最終卻死在了一時的得意忘形之上。
關羽一直最受劉備器重,所以被委以駐守“根據地”
荊州的重任。以關羽之勇武,當然誰來攻打都隻有吃敗仗的份。曹操派曹仁來攻打關羽,反被關羽打敗,嚇的曹仁固守樊城不敢應戰,向曹操求救。曹操急忙派於禁為先鋒,龐德為副將,大舉七軍之兵,來救曹仁。關羽乘八月天氣暴雨時節,駐兵襄江之上。等到水漲船高的時候,關羽大軍乘著戰船從上遊直殺入於禁駐兵的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