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隻是這點主場優勢倒也沒什麼,德國陸航完全可以一力降十會,用數量堆死對麵。然而棘手之處便在於,英國人的戰鬥機數量一點也不低!在最近兩周的戰鬥中,德國陸航機群每次出動,前來迎擊的英國戰鬥機都是德軍戰鬥機的6至8成;這意味著即便是保守估算,英國空軍也至少有25個完整的戰鬥機中隊。
此外,德軍飛行員還普遍反映,他們在執行任務時遇到了一種新型戰鬥機。該型戰機明顯比“颶風”式更難對付,即使老鳥駕駛bf-109e也不敢有任何掉以輕心。
由於這些不利因素,德軍陸航在半個月的空襲中損失飛機高達310餘架,這個數字已經達到法國戰役損失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更令陸航高層痛心的是,這些被擊落飛機的機組成員是永久性損失——就算他們成功跳傘,落地之後也隻能成為英國人的俘虜。而要知道在法國戰役中,德軍雖有500餘名飛行員跳傘被俘,但最終他們都被戰敗的法國人釋放,使得德國陸航的陣容很快就得到了恢複。
麵對這番情形,德國陸軍高層在痛恨英國頑抗之餘,也不禁生出了驚愕、慶幸、鄙夷等諸多情緒。震驚的是英國空軍在法國戰場上失敗後,竟還保有這般殷實的家底,而慶幸的則是英國人竟然沒有把如此強勁的一股力量投入到法國戰場上去。否則的話,德軍5月15日能否守住聯軍對馬斯河上幾座至關重要的浮橋的空襲,還真是個未知數。聯想到英國一貫奉行的極端利己主義,陸軍高層更加堅定了要剿滅這個敵人的決心:英國就是整個歐洲乃至世界和平發展的大毒瘤!
然而,麵對空戰存在的實際困難,勃勞希契、施佩勒等人也不太敢拉開架勢,與英國空軍玩命死磕。
當前這條世界線裏,由於有海航的分流,德國陸航的實力隻相當於曆史上戈林空軍的7成出頭。施佩勒默默分析了一下雙方力量對比和空戰情況,便發覺即使能耗死對手,自身損失也必然會極其慘重,今後2~3年都未必能恢複元氣。倘若擊敗英國後就四海承平,那麼自己咬咬牙也能承受下來,但關鍵元首還打算明年征服蘇聯,屆時陸航還如何能為地麵部隊支援衝鋒?
7月27日,帶著不列顛空戰初戰小挫的結果,施佩勒心神忐忑地來到了總理府。他已經做好了在會議上被元首嚴厲訓斥,同時今後率領陸航和英國空軍玩命的準備。自從去年9月戰爭爆發以來,德軍在戰役層麵就沒有失利過,此次空戰受挫,無論如何也要找回場子,決不能讓英國在堅持抵抗中嚐到一絲的甜頭。
然而令施佩勒意外的是,希特勒竟然沒有因空戰的失利而發怒。他神色平靜的聽完了施佩勒的戰報,目光久久凝視著牆上那張巨幅西歐地圖。
“丘吉爾敢於以英倫對抗整個歐洲大陸,果然是有所準備。”希特勒緩緩開口,語氣帶有幾分凝重。經過兩周熱身級別的空戰,希特勒發現自己的確小覷了海峽對麵的那個敵手:當前德國不僅無法控製海峽,甚至連天空也掌握不了主動。曾經在西線戰場上無往而不利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到了製空權缺乏的英倫上空登時就像火雞一般脆弱,陸航310架飛機的總損失裏,有4成都是它們貢獻的!
既然陸航現階段攻擊英國內陸目標有航程壓力,那麼隻襲擊港口如何呢?希特勒腦中忽然泛出這個念頭。
根據一周前小約納斯在會上的敘述,當前德國海軍運送部隊渡海主要存在兩大困難:一個是沒有運輸船,另一個就是英國那數量眾多的海峽輕型艦艇的阻攔。倘若要讓陸軍安全登陸,就必須除掉這些近海艦艇,否則它們布下的水雷足以讓任意一片水域成為船舶禁區。現在,與其讓陸航花費巨大代價去和英國人拚製空,倒不如後退一步,以沿海港口和海峽為戰場,先集中力量削弱英國在海峽當中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