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而不知己,會讓人陷入一種假理性的思考之中,做出飛蛾撲火的動作。
孫子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這句話原則上是沒錯的,但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人性叢林裏的斑斑血跡告訴我們,很多人自以為知己又知彼,事實上是既不知彼且不知己,或是知彼卻不知己。
我們很難去比較“不知彼且不知己”以及“知彼卻不知己”何者付出的代價較大,因為任何事都有偶然;但就實際麵及人性麵來看,“知彼卻不知己”有可能付出較大的代價!理由如下:
——不知彼且不知己的人不一定會有所行動,因為“未知”會讓這種人因為害怕而怯於行動,或僅做有限的行動,就算有所行動,也有可能在遭到困難打擊時立即退縮。因“不知彼且不知己”而導致行為保守謹慎是人性的通象,但卻也因為如此而保全了自己,減少損失。
——知彼卻不知己的人最大的問題是:常常在知彼之後,自認為時機成熟、條件成熟,因而采取行動。這種狀況之下的行動並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失敗的幾率卻很大。因為缺乏“知己”的“知彼”會讓人陷入一種假理性的思考之中,認為一切都經過了評估,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殊不知在不知己的狀況之下,知彼已失去了意義,反而成了致命的吸引力,隻會讓人毫不回頭地飛蛾撲火!
因此之故,知己比知彼更重要!
這話並不是說為了知己,知彼就不重要了!因為若僅知己而不知彼,則“知己”將使自己更退縮!老狐狸主張的“知己”是和“知彼”相對應,是有現實思考的。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因為在人性叢林裏,大部分人都有以下的毛病:
——自以為是。這種人有的對自己有某種程度的了解,但過度自信。固然能力高強的人有可能一路過關斬將,但也因為不知自以為是也是一種缺點,而在環境產生變化時應對失著而失敗。另外一種人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無知者,以無知為知,盲人騎瞎馬,不敗才怪!
——自我逃避。這種人不願麵對自己的缺點,怕性格、人格、能力上的缺陷破壞他對未來的美麗夢想,以為不去麵對,這些缺陷就不存在。
——自我欺騙。這種人深知自己性格、人格、能力上的缺陷,卻告訴自己那是不確實的,自己是優秀的。這種自我欺騙長期積累下來,自己便相信了這些自己編造的謊言,甚至認為自己是超人,是完美的。
人若不知己,則“知彼”會讓人產生一廂情願的偏差,看到的並不是真實的“彼”;好比一個眼睛散光的人,看到的影像終究不是實像,這樣的知彼是缺乏現實意義的。
因此在人性叢林裏,必須有“知己勝於知彼”的觀念,能知己則能客觀真實地知彼,也能在恰當的時候采取行動——或者根本不采取行動!
要知己不易,因為那是一種接近修行的境界,但血跡卻可以讓我們加速到達這種境界——不過也有一些人永遠到達不了這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