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四十四)(2 / 2)

肖南宇端詳著信封上“南宇吾弟親啟”的字樣,猛然想起了什麼,然後問門房:“門口那人留住了嗎?”

門房:“他交了信就走了,說您知道是誰的信,也不便久留。”

肖南宇點點頭。

仲蕙笑著說:“這回可不是我不讓你熬湯了,怎麼,該去忙了吧……”

肖南宇不好意思的笑笑:“這……這……趕巧了,誒?什麼東西糊了?”

仲蕙搶先一步進了後廚:“雞湯啊!”

肖南宇吩咐門房回去,不要跟府裏任何人再提這封信的事,然後自己拿著信進了書房,還插上了門閂。

大殿上,王悟承已經講完了,坐在賞賜的座位上。皇帝還在踱著步子。

皇帝:“王師傅的意思朕這回都懂了,朕來說說,看看朕學得對不對。”

王悟承拱手:“恭聆陛下訓示。”

皇帝:“王師傅說的三條,朕來理一理。第一,調動地方上府衙的兵役去開墾,收沒當地無人耕種的荒田,收作皇田,然後由官府出麵,組織當地的流民和結束契約的佃戶去耕種,按王師傅的說法,三年不收賦稅,但是不準家中田地超過五十畝的人家派人耕種,以保證富戶不能染指皇田。”

王悟承點頭:“陛下說的極對,臣是這個意思。”

皇帝:“第二,地方上府衙要派人去開墾,還要派人去發放糧種,這就需要開支用度,朝廷不撥款,而是直接調用邊軍主力掃蕩各地商匪,髒財所得一部分歸各進剿主力軍,另一部分收歸當地官府。”

王悟承點頭:“陛下聰慧。”

皇帝回身問王悟承:“隻是朕不明白,所謂商匪,真有那麼多錢嗎?”

王悟承剛想起身,皇帝就擺手讓他坐下,看來這商議變法第一折,皇帝是要將弟子禮做足了。王悟承坐下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我朝自開國以來,對鹽鐵酒茶就實行朝廷專賣,可這些物件在民間都是利潤極高的,往往就有許多人鋌而走險,過去武祖朝名將蘇蕾就是販私鹽出身,還有販思酒的,販私茶的,這些行商,因為來路去路都不正,沒法有官府的憑證和保護,隻能自己練習槍棒,久而久之,有些嘯聚山林,就落草為寇了,所謂商匪,也就指這幫人,平日裏仗著有人有兵器,販著私貨,掙了錢再多方的打點,然後再買兵器,再販私貨,當地的官府想管的管不了,大多數也不想管,還靠著他們的打點過日子,所以民間甚至有諺“兵匪一家”。”

皇帝茅塞頓開:“所以王師傅讓當地的府兵去開墾,而讓真正的邊軍去進剿。”

王悟承點點頭:“陛下聖明。”

皇帝若有所思:“第三條,鑒於茲事體大,建議先擇一地以為試行,如有成果,再推而廣之。”

王悟承:“朝廷變法,官員一時都難以轉變想法,何況小民百姓,隻有試行然後出了成果,才能讓各地紛紛效法,不然阻力太大,臣恐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