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釀製醬油(1 / 2)

對於溫錦的決定,王氏極為反對,溫錦一反之前的妥協,打定主意做大,並且有繡姐兒支持著,王氏瞧著倆女兒一鼻孔出氣的樣子,當下氣得王氏直罵倆沒良心的蹄子,嚷著要將所有的黃豆拿去賣了,也不叫她們姐妹倆給糟蹋了。

“娘,”溫錦瞧著王氏那副歇斯底裏的模樣,有幾分無奈,但也能理解她的心態。這個未見過大世麵的小婦人,從沒去想過有一日會發家致富,隻想著守住自己男人留下來的那三畝瘦田還有這門手藝過活。這些年來她也就是這樣過來的。

這是小農村婦女們都固有的心態,說好聽點是腳踏實地,安分守己,說得不好聽點就是認命,認命到固步自封。

而溫錦本就不是這村子裏的人,自然不可能心甘情願守著那一畝三分田來過日子。這些天她想了很多,靠著家裏的那一畝三分田還有王氏那手不出色的釀醬手藝,家中幾口人日後的生計並不樂觀,尤其每三個月還得寄一筆錢去給二叔那邊,用作給武哥兒寄養在那邊的費用……

“娘,”溫錦腦中一閃,有了更有說服力的說辭:“你難道就不想武哥兒嗎?”

武哥兒,全名溫武,比錦娘小五歲,今年才十二,錦娘對這個弟弟的印象並不深,關於他的事也多是從繡姐兒那邊聽來的。

溫大成是老大,下頭還有個弟弟跟妹妹。溫老二腦子比溫大成要靈活,家裏過得比溫老大要好,唯一的缺憾就是沒能生個帶把的,三年前,溫老二舉家要遷往晉州府時,溫老二議,將溫武一並帶過去,在他那邊寄養著,一來同是溫家子孫,在他那邊溫武能收到更好的照顧,他日若能出人頭地也是光耀溫家門楣,二來希望能借此沾點喜生個兒子。

王氏心裏雖是不舍,但又心動於溫老二的提議,最後咬咬牙同意了溫老二的提議。這三年多來,王氏自然是記掛著小兒子。頭一年,王氏走了一趟晉州府去看望,回來後跟繡姐兒提了,說是武哥兒在那頭過得很好,長高了不少還也上了學堂。

在那之後又過了兩年多,王氏也都沒再去晉州府,隻說著那來回一趟路途遙遠,又累又花錢,去一次曉得武哥兒在那邊過得好就行了。

但哪個母親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給別人家養著?

錦娘的這話,正正觸動了王氏心裏最弱的那根弦,想到小兒子,王氏心頭一緊,神情恍惚地呢喃道:“武哥兒……”

溫錦瞧她那樣,曉得自己這副藥是下對了,立馬加把勁繼續遊說:“娘,隻要我們能多賺點錢,到時候我們也能到晉州去,武哥兒也不用繼續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一家團聚齊心協力的不是很好麼。”

“娘,姐說的沒錯。”繡姐兒也在一旁幫著說:“若這次能成,我們就能去晉州府找武哥兒。”

“但……要是不能成功呢。”王氏心裏頭已經放棄了堅持,隻是嘴上還有些不願放軟。

“一定會成功的。”溫錦拉住她的手:“你便相信女兒這一次好麼!我一定會成功的,就算不成,依著女兒現在給人辦大菜的這手藝,也比你釀大醬要來得賺錢。”

王氏盯著錦娘瞧了半天,因為將她賣與他人當童養媳,她對這個二女兒並不熟悉,眼下見錦娘說得這般篤定,心裏百味雜陳,半響,便也吃吃道:“反……反正不讓你們做,你們也要做,到頭來還在心裏罵我這老娘不是東西。你們要做就去做,不過別指望我會幫著你們。哼——”

嘮嘮叨叨地扔下這麼一通話後,王氏扭身回到自己屋裏,留下錦娘跟繡姐兒姐妹倆人,麵麵相覷後不約而同地噴然失笑。

釀醬的事提上日程後,溫錦的日子變得忙碌起來了。

從縣城回來的第二天,她跟繡姐兒一起將家裏粗儲存的黃豆全拿了出來,因為有了之前醬生蟲的事,雖然說距離倒灌的事已過了幾個月了,溫錦也不敢大意,泡黃豆的水都先經過了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