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穿越
天盛四十七年,晉州府,長林縣南頭村的一戶農家小院,二胡拉著喪曲,嗩呐吹著哀樂,陪著那鑼鼓聲音,還有那高一聲低一聲的哀嚎,村裏頭的鄰人們亦是搖頭歎息,三個五個站一起,各自低聲議論。
堂屋正中處架了兩條板凳,上頭擺了一副未封的薄棺。
一身穿粗麻孝服的農婦,巴著棺木一陣嚎哭。
“錦娘——我苦命的女兒——”
“楊家那吃人不吐骨頭的,我好好的個女兒,活生生地送過去卻讓他們把命給弄沒了……老天爺你不長眼啊……”
“哎呦——錦娘,我苦命的女兒——你就這麼走了……”
“娘,你別這樣,讓二姐好好地走吧……”
邊上,另一個約莫十五六歲光景,同樣一聲披麻戴孝姑娘扶著農婦,兩眼也是哭得紅腫不堪,強忍著悲痛安慰著自家老娘。
從旁人窸窸窣窣的討論中曉得,棺中死者,乃農婦王氏的二女兒,自小因家中貧困,便賣於了縣城一姓楊的人家當了童養媳,去年,那楊家兒子去年參加了晉州府的秋試,得了個舉人,楊家上下一片歡騰,連那縣官都親臨了楊家道喜,給楊家做足了臉麵。
舉人,那可是可以直接授官的,長林縣上下百年來,前後出過的舉人,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
楊家本是一小戶人家,如今兒子中了舉人,讓楊家人覺得如鯉魚躍龍,登時覺得自己身份也不一樣了,走路帶風了,看人的眼光也得跟著提高了,回頭看打小給兒子買回來擋災的那童養媳,那小家子的土氣模樣,越發地覺得入不了眼,上不了台麵了。
正好,縣城裏一富貴人家有意與楊家接親,差了媒婆上門說媒來了。這一下正好符了楊家人的心思。
“那姑娘我可是見過的,那生得一個標誌水靈,那皮膚呦……嘖,可真是白嫩嫩的,比那剛出爐的饅頭還誘人,那身段——真不是我誇,放眼這長林縣裏,找不出第二個了。”媒婆嘴上不住地誇讚著:“人家出身富貴,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看咱家公子生得也是文質彬彬,一副狀元相,兩人往那一站,才子佳人配,再好不過了。”
“李媽媽說的極好。”楊母連連應是。
“人姑娘家也不嫌咱家境攀不上,事若能成也就是一家子的事。唯一的一點要求就是……”
楊父一心想攀上這門親事,連忙問道:“李媽媽盡管說,有什麼我們能做到的定做足。”
“隻是姑娘家聽說你們早些年給公子爺養了個童養媳,心裏頭便有些不快。”
“我說是什麼事呢。”楊母擺了擺手,咧嘴笑道:“小時候,進兒身子骨弱,後經一師父的指點,便下了鄉下買了個八字旺的姑娘給他擋災消難,要姑娘不喜歡那村丫頭,我立馬將人趕出去就是。”
於是,一番商談下來,也就把婚事敲定了。
隔天,錦娘就被趕出了楊家。
哪想這錦娘是個死心眼的村丫頭,認定了自己一生都是楊家的,生是楊家人,死是楊家鬼;又想自己這都在楊家住這麼些年,就這樣被遣送回家裏,還有什麼臉麵見人?羞憤之下,竟一頭撞死在了楊家門口。
這可把楊家人給氣得差點冒煙,直罵晦氣,當下讓人用草席子把屍體一裹,打包送回了南頭村,還讓人給撂下狠話,讓農婦一家休得再去胡鬧,不然全抓了關牢子裏。
王氏本聽說自家未來的二女婿中了個舉人,心裏正盤算著哪天走縣城一遭道個喜,哪想自己還沒去,二女兒的屍體倒是先送過來的。
“我的錦娘……我的苦命女兒……老娘白給你生一副好皮相……你自己在那楊家過足好日子了……半點好處沒給家裏捎就這麼去了……你怎麼這麼狠心啊……我苦命的女兒……”
溫瑾被耳邊那一聲聲的哀嚎給吵醒,隻覺兩耳鳴嗡嗡的,額上一陣抽痛,再加上那一片吵鬧哀嚎,讓她極為不適。
費力地將眼皮子掀開一道細縫,入目所見是陌生的風景,這簡陋的土木結構還結了一蜘蛛網的房頂……
已經有好多年不見這種屋子了,這年頭連農村鄉下地也都是自建的水泥鋼筋樓房了。
周圍那些雜七雜八的曲調有些耳熟,再細一聽就明白了,這是農村裏喪禮上會聽見的喪樂。
溫瑾覺得後背一陣僵痛,想翻個身,這才發現自己並不是躺在床上,而是一個長方形的小空間裏,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個回事,就又聽見一年輕女孩的聲音:“娘,吉時到了。讓二姐安心走吧。”
邊上,又有不少人勸著說。
“是啊,溫家嬸兒,你就讓這苦命的孩子走得安心些。”
“讓錦娘順著吉時走,下輩子投胎個好人家。”
“錦娘……我的女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