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天對陣完顏宗弼取得大捷的同時,關勝兵分兩路朝著漢中出發。
其中,由大將張嫻領兵八萬取道祁山,而關勝自領兵兩萬取道子午穀。
雖然有魯智深、楊隆在長安仍舊自導自演玩的不亦樂乎,以掩人耳目,但蜀中並非無人。
高俅雖然是一個有名的大奸臣,但腦子也不笨,不然也不會成為大奸臣,而且,高俅手下也有一些非常厲害的猛將。
高俅雖然對百姓橫征暴斂甚至殘害同僚,但對手下人則十分的好,甚至是大方,常常以美色、金錢拉攏下麵的人為他賣命。
不過高俅這一招也是在是管用,所以高俅才能在虎狼環伺的情況下,保住蜀中這片天府之國。
這些猛將中,當以高俅的侄子高崇為代表人物。
高俅雖然是壞事做盡,為人不齒,但高崇卻可以稱得上忠勇可嘉,而且為人豪爽,尤其是每次打仗的時候,都是身先士卒,伸手軍營將士們的愛戴。
不過高俅也算是老奸巨猾,他並沒有像方臘、趙構那樣自立稱帝,而是自己找了一個宋徽宗的小兒子當了蜀中王,對對三方都是稱臣。
每年送給趙構、王充、方臘等人的年敬還不及他們賞給他們的多。
即便如此,趙構、王充、方臘也不是沒有打過高俅蜀中的主意。
畢竟四川可是有名的天府之國,人傑地靈。
但高俅手底下好歹也有十萬大軍,雖然不是精兵,但勝在入蜀地的蜀道極其難走,想要徹底占領蜀地不費點功夫也不行,說不定還會陷入苦戰的深淵。
而且高俅這個人也會做人,一心就守著蜀地,即便是方臘、趙構相繼陷入困境的時候,高俅也沒有想著趁火打劫。
高俅雖然隻是一個刺史,但卻是蜀中的實際掌權者,高俅想的很簡單,隻要活得有滋有味的,當什麼都行,即便是稱臣又如何反賊也不會去見你們,更不會給你們下跪,實際上和皇帝差不多。
聽說林天要滅了趙構,高俅起初還有些擔心,但後來有大臣向他經驗之後,高俅就放下了心。
沿用老辦法就行了,自己也向林天稱臣就可以了。
但派出去了三四波使臣,都是石沉大海。
倒不是說這些使臣都死了,也有人帶花回來,不過都很統一,那就是林天不在宮中,一切等回了進城再說。
麵對這樣敷衍式的回答,剛開始高俅還有些不信,但後來幾經打探,林天確實是在西北用兵,而圍攻長安的二十萬宋軍也陷入到了對峙階段。
而更讓高俅可以放心的是,林天剛剛打下的陝西也不太平。
麵對這樣的情況,林天又怎麼可能還有工夫來找自己的晦氣?
所以,在經過最初的驚慌之後,高俅又進去享樂去了。
不過高俅手下也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般樂觀,其中高崇就算一個。
所以,一聽說林天要滅了趙構,高崇就主動請纓,請求駐守漢中。
這漢中可是入川的咽喉要塞。
隻要守住了漢中,即便林天來了,也隻能無功而返。
更何況,高崇也沒有準備讓林天的軍隊進入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