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千古良才是辯才——辯論口才(2)(2 / 3)

師爺接著喝問:“大膽刁民,還敢狡辯嗎?你一句話泄了天機,你去李四家時,早知道李四不在家了,所以才叫‘嫂子’出來問話。這就證明你今天一早明明已見過李四,那麼,謀財害命,殺死李四的,除了你還會有誰呢?還不從實招來!”

師爺一席話,逼得張三隻好供出自己謀殺李四、搶奪銀兩的全部罪行。

師爺之所以能迅速破案,就因為他使用了矛盾分析法。他從誘問入手,使張三無意中泄露了最重要的破案線索,再步步追問,通過精辟的分析,使張三不得不承認自己謀財害命的罪行。

利用對方認識上的失誤進行反駁

愛國將領馮玉祥任陝西督軍時,一次得知美國人安德思和英國人高士林私自闖入終南山打獵,捕獲兩頭珍貴的野牛。馮將軍馬上把他們召到西安責問:“你們到終南山打獵,曾和誰打過招呼?領到許可證沒有?”

這兩位外國人聳聳肩,狡辯說:“我們打的是無主野牛,所以用不著通知任何人。”

馮軍將一聽非常氣憤,嚴厲地說:“終南山是陝西的轄地,野牛是中國領土內的東西,怎麼會是無主的呢?你們不經批準私自打獵,就是犯法行為,你們還不知罪嗎?”

這兩個外國人振振有詞:“我們這次到陝西,貴國外交部發給的護照上,不是寫著準許攜帶獵槍嗎?可見我們行獵已得到貴國政府的準許,怎麼是私自行獵呢?”

馮將軍馬上反問:“準許你們攜帶獵槍,就是準許你們任意行獵嗎?若是準許你們攜帶手槍,難道你們就可以在中國境內隨意殺人嗎?”

高士林還繼續狡辯:“我在中國15年,所到的地方從來沒有不準打獵的,再說,中國的法律也沒有不準外國人在境內打獵的條文。”

馮將軍又據理駁斥:“中國法律上沒有不準許外國人打獵的條文,難道有準許外國人打獵的條文嗎?你15年沒有遇到官府的禁止,那是他們睡著了。現在我身為陝西的地方官,我卻沒有睡著。我負有國家和人民交托的保土衛權之責,我就非禁止不可!”

在這場針鋒相對,事關祖國權益、民族尊嚴的辯論中,馮將軍先發製人,一開始就通過質問亮出自己的觀點“不經中國政府允許,私自行獵是錯誤的”。外國人對馮將軍的斥責進行了三次反駁,但每一次都遭到馮將軍迎頭痛擊。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由於先天或後來的原因,理論或實踐的原因,人們不可能思想統一,認識一致。人類的這種認識上的差異,在論辯中的表現便是激烈的思想交鋒,利用認識上的失誤進行反駁是論辯成功的最佳戰機。

1933年2月27日,柏林的德國國會大廈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同一時間內,國會大廈有23處火舌猛卷、濃煙滾滾。顯然,這是有意縱火。“國會縱火案”發生後,希特勒法西斯當局以此為借口,逮捕了4000多名共產黨員和其他進步人士,其中包括在柏林的國際工人運動傑出的活動家季米特洛夫,德國籠罩在法西斯主義的白色恐怖之中。希特勒法西斯還煞有介事地在萊比錫組織了曆時三月之久的公開審訊。

在聞名世界的萊比錫審訊中,檢察官維爾納無恥地指控:“共產黨已經處在不戰鬥就得投降的境地。這是它現在處境的僅有的選擇。不是不經戰鬥而放棄它的目的,就是冒一次險,孤注一擲,也許可以把環境變得對它有利。這一著也許失敗,但是,失敗後的處境不會比不發一槍的投降來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