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餘力學文(1 / 3)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譯文

隻知道下死力氣去做這做那,但不去學習書中的道理,靠自己瞎摸亂碰,永遠也不會明白真正的道理。

士別三日

三國時,呂蒙和蔣欽都是孫權手下的大將。孫權對他們說:“你倆現在一起做了大官,要獨當一麵,應當多多學習,不能像以前一樣憑經驗做事,多看看書對自己有好處的。”呂蒙說:“我在軍中經常苦於軍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啊。”孫權笑了:“我又不是讓你做個博古通今的大學士,隻是想讓你多涉獵一些曆史故事,你說軍務繁忙,再忙也忙不過我呀,我小時候讀《左傳》、《國語》,統帥江東以後讀《史記》、《漢書》、《東觀漢記》,還有各家的兵書,覺得大有益處。你們兩人,人又年輕,學了肯定有用,為什麼不去做呢?應該趕快把《孫子》、《六韜》、《左傳》、《國語》等拿來多看看。孔子說過:‘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當年光武帝統帥兵馬的時候還手不釋卷,曹操也自稱是老而好學,更何況是你們。”

呂蒙就開始努力讀書,終日不倦。有一次,魯肅找呂蒙談話,商談當前形勢,呂蒙說:“關羽這個人年長而好學,對《左傳》深有研究,而且非常有霸氣!隻是他太自負了,總是氣勢淩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這是他最大的弱點。”然後,他又提出了三條對付關羽的計策。魯肅大吃一驚,摸著呂蒙的背說:“我以前總說老弟是一介武夫,隻有勇力,現在一看,學識也如此淵博,已經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啦!”呂蒙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譯文

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讀書時這三方麵都要老老實實用到。

錢鍾書讀書

錢鍾書出身於書香門第,周歲抓周抓到書,故取名“鍾書”,他的治學之道,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博聞強識,深思慎取。

錢鍾書從小就博覽群書,讀中學時,就讀了《天演論》等英文原版著作,還啃下了《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至於他喜愛的小說雜誌更是愛不釋手,披閱不倦,一邊看一邊還搖頭晃腦地吟誦。考入清華後,他的第一個誌願就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終日泡在圖書館內,博覽中西新舊書籍。不但看,還常常做筆記,用又黑又粗的鉛筆畫下佳句,又在書旁加上他的評語。他閱讀麵之廣,看書之多,連許多教授也歎為觀止。

錢鍾書博覽群書,不僅在清華聞名,而且蜚聲海外。1935年夏天,錢鍾書到英國牛津大學攻讀。這裏擁有世界著名的專家、學者,尤其是該校擁有世界一流的圖書館——牛津博德利圖書館,它不僅有規模龐大的中心圖書館,而且在其周圍建有幾十個專題圖書館。錢鍾書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盡情閱讀文學、哲學、史學、心理學等各方麵的書籍,還閱讀了大量的西方現代小說,為回國創作小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錢鍾書一生淡泊名利,獨鍾情於書,人謂“書癡”。他讀書完全出於喜好,“似饞嘴老貪吃美食:食腸很大,不擇精粗,甜鹹雜進”。尤喜讀“極俗的書”,而精微深奧的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等高頭講章,則像“小兒吃零食那樣吃了又吃,厚厚地一本本漸次吃完”。亦喜讀詩歌。至於厚重的大字典、辭典、百科全書等工具書,他“不僅挨著字母逐條細讀,見了新版本,還不厭其煩地把新條目增補在舊書上”。讀書同時他兼做筆記,前前後後做的筆記有六麻袋之多。正是因為他這樣長年不懈地堅持讀書,才成為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學術泰鬥。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譯文

讀書時不能一本書才剛剛開始讀,心裏又想著去讀另外一本,一本書都還沒讀完,就不要去讀其他書。

小貓釣魚

有一天,一隻老貓帶著小貓去河邊釣魚。在路上,老貓對小貓說:“貓貓啊!我們做什麼事都要一心一意,可不能三心二意,釣魚就要專心釣,不要一會兒想去玩泥巴,一會兒想著練抓老鼠,懂嗎?”小貓說:“媽媽放心,我已經長大了,不再是以前那調皮搗蛋的小貓了。今天,我一定要釣到比媽媽還要大的魚!”它們來到小河邊,放下釣竿,專心等著魚兒上鉤。那天的天氣真是好,天藍藍的,水清清的,風暖暖的,小貓釣了一下,就有點想打瞌睡了。但它自己警醒自己,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釣上一條大魚!可等了好久,釣竿一動不動的,小貓說:“媽媽,魚是不是還沒有起床啊?怎麼不來吃東西呢?”媽媽說:“貓貓,要有耐心,專心等下去,會有魚上鉤的!”

正說著,一隻蜻蜓飛了過來,在水麵上輕盈地點水跳舞,跳完了又飛到小貓身邊,圍著小貓轉圈,一邊轉一邊還“嗡嗡”地說什麼呢!小貓想:“這隻該死的蜻蜓,肯定在嘲笑我沒釣到魚,等我抓住它教訓一頓!反正魚兒都還沒起床呢!”於是,小貓放下釣竿去抓蜻蜓,蜻蜓飛得低低的,有好幾次小貓好像要抓到了,但又差那麼一點點。突然。水麵“嘩”的一聲,小貓一回頭,原來媽媽釣上來了一條魚!小貓氣呼呼地跑回來提起自己的釣竿一看,上麵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小貓說:“媽媽,你用什麼誘餌啊?怎麼魚隻吃你的不吃我的?”媽媽說:“孩子,咱們都是一樣的啊。你要是和我一樣專心,早就釣上魚來了。”小貓氣呼呼地蹲在河邊,可等了好久也沒有魚上鉤。

這時,一隻蝴蝶飛了過來,小貓看見了,心想,前天表妹要我幫她抓隻大蝴蝶,這隻蝴蝶這樣漂亮,我抓回去給她,她一定很高興。於是,小貓又放下釣竿去抓蝴蝶。蝴蝶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飛來飛去,小貓東撲西撲,撲了好久也沒抓住,最後小貓累得氣喘籲籲地回到小河邊,一看媽媽的魚桶,又多了一條大魚,而自己的釣竿上還是空空的。

小貓很委屈地說:“今天不是釣魚天!早知道我就在家和表妹玩了。”媽媽說:“孩子,無論做什麼事件都要一心一意,你跑來釣魚,卻一會兒想抓蜻蜓,一會兒去抓蝴蝶,這樣三心二意,怎麼能釣好魚!”小貓聽了媽媽的話,很是慚愧,於是專心坐下來釣魚。蜻蜓飛來了,小貓當沒看到,蝴蝶飛來了,小貓理都不理,最後,小貓也釣上了一條大魚。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譯文

製定讀書計劃時,可以適當留點餘地,寬限一些,等到真的做起來時,就要抓緊用功。隻要該做的功課都做足了,看不懂、讀不通的地方自然就會明白。

鐵杵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史稱“詩仙”,他留下的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不可逾越的高峰。可是,李白小時候其實並不喜歡讀書,他認為天天讀來讀去,也沒很大長進,還有好多地方都不大讀得明白,就常常逃課去玩。

有一天,李白照例從課堂上逃了出來,一個人跑到外麵玩耍,外麵鳥語花香、萬紫千紅,比待在教室裏跟那老夫子念“子曰詩雲”有意思多了。李白蹦蹦跳跳地,東遛遛、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讓李白感歎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