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7年,南唐升元元年,開國皇帝烈祖李昪(bian)受禪,從吳國末代皇帝楊溥手中接過皇位,從此唐末與朱溫、李克用齊名的老一輩反賊階級軍閥家楊行密一手創建的國家就此消失……
更諷刺的是,楊行密一輩子謹慎,深入貫徹實踐悶聲發大財理論,行割據軍閥之實卻從不出頭,生平隻稱王不稱帝,不管北邊那個大反賊誰得了皇位,他作為小反賊都搶先上表祝賀,自己主動稱臣,這樣一來北方一眾反賊們都覺得這個南方小弟雖然有點雞賊,但對自己著實恭敬,也就不再管他轉而繼續投入到五代那血腥無比的征伐之中。
楊行密得了便宜便乘機賣力種地發展,還告誡兒子們要低調再低調,結果他死後,李昪為了自己篡位方便,強迫其子楊溥稱帝,隨後自己接手了整個國家……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八十?後晉紀一》
……
同年李昪長子李璟的第六個兒子,也是李昪的六孫子-千古詞聖李煜呱呱墜地,且生來異相,一目重瞳,就是一隻眼睛裏有兩個瞳孔,在現代醫學上這叫做瞳孔黏連,或者單純的眼球上有長了顆痣;
但這讓迷信的李昪高興不已,重瞳是聖人帝王之相,舜、項羽、王莽、重耳(這個名字配上異相感覺像是個笑話)都是如此,值得一提是還有倉頡,史載他老人家有四隻眼睛,每隻都是重瞳……
另外李昪有五個兒子,除了長子李璟外,其它子皆無後,難怪後來李璟能繼位,可見他也是上天的寵兒,位麵的兒子……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
……
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李昪將潤州(今鎮江)的鎮海節度使牙城改建為丹楊宮,以供楊溥一家或者說整個楊氏家族三百多人居住,為了保持楊氏高貴血脈的純淨,更是不允許任何外姓與其結婚,楊氏子女若要婚配隻可內娶內嫁。
值得一提的是,五代十國時期貴族間依然有同姓不得通婚的規矩和慣例。
之前楊溥本著民貴君輕的原則將皇位拱手相讓,感動得李昪發誓要保他一世太平,此時到了兌現諾言的時候,遂調了精銳的天雄左軍過來將丹陽宮團團圍住,嚴防死守,讓一眾想去搞暗殺的反賊铩羽而歸,唯一能入內行刺的大概隻有蚊子。
升元二年十一月辛醜,楊溥在丹楊宮樓上誦經,西都金陵有使者入丹楊宮問候,楊溥以香爐擲之,俄而逝去,終年三十八歲。
李昪聞之悲痛得連續二十七天都無法上朝,廟號方麵著禮部妥善安排,幾日後禮部上報,可追諡為睿皇帝。
諡法:可以作聖曰睿;深思遠慮曰睿;聖知通微曰睿;慮周事表曰睿。
這是個規格很高的美諡,可見李昪忠厚。
楊溥也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二個睿宗皇帝,第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唐睿宗李旦,以一生兩禪讓而聞名二十四史,先讓母親武則天,再讓兒子李隆基。
----《十國春秋?吳三?睿帝本紀》
……
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睿皇帝楊溥之子,前太子楊璉從睿帝平陵返京,於舟中大醉,是夜暴卒,時年廿歲……
其妻永興公主為李昪之女,亦同船回程,下舟後自稱未亡人,不再入丹楊宮居住,而是寄宿廟宇間,日日虔誠禮佛,曾於於佛前祈禱“願兒生生世世莫作有情之物”不久亦卒,時年二十四歲……
----《五國故事?卷一》《十國春秋?吳列傳》
……
南唐升元七年(公元943),烈祖李昪因服食道士所獻金丹中毒而進入彌留狀態,長子李璟也就是李煜的爹,得太醫密信,即刻孤身入宮,床前盡孝,是夜,李昪死,秘不發喪,反而是發了道詔書命李璟監國,等詔書傳遍南唐境內後,才報知天下烈祖皇帝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