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山(1)(1 / 2)

“苗心啊,你今年已經二十了,按照我們苗家家規,你也到了該出去行走江湖見識一下的時候了。”

一座類似祠堂的建築,高高的木製門檻已經有了年頭,堂中高懸著斑駁的看不出是誰的畫像,畫像前一方小供桌,桌上擺著一些早已縮了皮的瓜果,顯然擺了有些日子了。在供桌左右還放著古式酸枝椅,雖然老舊,但好在打掃得相當幹淨。

季節已經入春,但祠堂前無遮無擋的,冷風嘩嘩地往敞開的大門裏灌,吹得人鼻涕眼睛一把把。苗心就這麼跪在冰冷堅硬的石板地上,一邊打著嗬欠一邊打著噴嚏,聽著坐在椅上父母的教誨。

“本來嘛,這件事其實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但我覺得還讓你出去一下好,老憋在這個小山村裏見識都短了。”頓了頓,身穿儒衫說話的中年男人又話鋒一轉,“頭發倒是長得挺長的。”

坐在另一邊的中年美婦狠狠瞪了丈夫一眼,隨即又捏著嗓子道:“這樣吧,你自己把行李收拾一下,我們就安排最快的方法讓你出山。出去了自然有人接應你,你不用煩心,最重要的是,就是光大我們苗繡……”另一邊的丈夫重重地咳了一聲,美婦翻了個白眼,硬生生改口道,“發揚光大我們中華刺繡的風采!”

苗心一臉呆滯地盯著父母半晌,從嘴裏擠出來一句:“怎麼發揚光大?”

“這個嘛,當然要從多方麵講起……”

苗心立刻後悔了,父母倆人你一言我一語開始從各方麵論述刺繡對於世界曆史的重要性以及人類生活的作用,時不時穿插上幾句他們村莊裏的事情,哪家的老母豬最近生了十幾胎,哪家的婆媳又鬧矛盾了,等等等等。她跪得膝蓋都木了,嗬欠一個接一個的打,昏昏欲睡。

終於,苗心的救星來了,外麵傳來一聲大吼:“我下載完昨天那期‘非誠勿擾’了,老苗,別嘮叨了,趕緊來我家,新買的大平板!”

講得唾沫橫飛的父母倆立刻精神一振,停止了念咒般的嘮叨,迅速站起身來就要往外跑,想了想,又轉頭丟下一句話後便奔出了出去:“記得,要光大刺繡!”

冷風呼呼地吹著臉,苗心目瞪口呆地看著父母倆人一溜煙地消失在院落外麵,穿不習慣儒衫的父親還差點被絆了一跤,提起下擺邁開大步跑了。她呆了幾秒,在心裏對看一檔娛樂節目如此熱衷的父母抱怨了幾句,才撐著發麻的膝蓋艱難地站起來。

苗家是蜀繡世家,傳女不傳男——實際上苗心認為也沒有男人想學——到苗心這一代,已經二十七代了,而刺繡從哪一代開始的已經不可考,各種說法都有。她最喜歡的一個說法是“苗家小姐到林中散步,青石上春臥一辰,忽得神仙啟示,自此繡得一手絕技”,雖然她覺得這個說法也是最扯的。

每代苗家傳人二十歲前必須在家學習刺繡與知識,到二十歲生日那天為止,自此之後就必須行走江湖,宣揚刺繡,光大刺繡,之後的生活如何則由自己決定,家人再不幹涉。這個規定在今天來看十分普通,而在以前的封建年代,能夠給一個女子這樣的待遇可是十分不容易的,苗家也因此在當地有著“女不讓男”的名聲。

而今天,就是苗心二十歲的生日,學習刺繡十九年的她,也終於到了要出山的日子。說實話,她對於這個日子並沒有那麼渴望,原因嘛……隻要往祠堂外麵望望就能明白。

苗家村,雖然得此名,但住在裏麵的人經曆多年的發展,已經並不是全部姓苗了。小村莊平靜安寧富足,宛如世外桃源,每年都有全國各地來學習刺繡者以及旅行者,有些並不是刺繡世家的也可以開旅館或者旅行社,溫飽致富,苗家因此也受到村民的敬重。

苗家祠堂本身的建築十分古老,怕是有五百多年的曆史,經曆了戰火與歲月仍然傲然挺立,這要歸功於苗家所住村子的修繕和維護,苗家從古時就樂善好施,保護鄉人,苗家祠堂自然也受到了村民的敬重。祠堂被一圈青磚白瓦的高牆包圍,就在這高牆之外,一幢幢建築精美、仿若別墅的二三層小木屋點綴在如海的原野上。家家戶戶的別墅前都通著瀝青公路,公路兩邊栽著高大的白楊,漂亮得如同風景畫。家家戶戶都備有私家車,網絡、電話、電視之類的更不用提了,除了地緣之外,這裏與外麵的城市並無區別。以前的山村可能一年之類都不會知道外麵世界的消息,可是現在,消息傳遞得比閃電還快。城市有的,這裏都有,毫無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