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噴著一大股黑煙離開站台,馬越坐在公交車上最後一排,靠著窗戶發呆。看著最平常不過的街景——汽車,電動車,人,各種商鋪。不能說是看,他隻是想著心事,任憑這些景物從眼前掠過。突然有一絲厭煩浮上心頭。他已經失業兩天了。馬越,男,26歲,身高1.75米,本科學曆,學士學位,所讀專業計算機科學技術。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的自我介紹變成了簡曆?
自從上小學開始,就老有人不斷的問他,長大之後的理想是什麼?一個小屁孩怎麼知道“理想"這麼抽象的東西,當然回答不知道嘍!不知道怎麼行?沒有理想怎麼稱得上四有青年?沒有理想老師會放過你?於是,在家長的深深關愛下;在老師的耐心教導下,馬躍有了理想:當一名研究高端科技的科學家,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做貢獻。有句話叫:”有誌者立長誌,無誌者常立誌。“不知道是名人名言還是諺語,反正有了理想就必須要牢記於心中,背的要比課文還要熟,在學校時不時的就有人要問起,要答的很流利,很大聲,老師才會認為是好學生。
時間一晃,人就長大了。隨著上初中,再上高中,一個人的心誌漸漸成熟。但是理想這東西實在有些抽象,十七八歲的青年還是沒有理想啊,好在沒人問了。馬越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其實一直性格內向的他,是在老師的誇獎下長大的。有些事情他看的比年長者更透徹。理想是什麼?那是要和許多人扯上關係的事情。比如說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育出雜交水稻之種;比如貧困山區一位老教師沒有一分錢工資卻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自己的那點東西,隻能稱之為“願”吧。隨著漸漸長大,馬越也知道了現實與電影的本質區別,再看以前的電影時,沒有了當初的熱血與憧憬,隻是覺得好假,不可能。仿佛是一個成年人在看童話。但他那心中的一團火,卻從未熄滅過。理想太大了就不要跟人說,說出來就是笑話了。
高考結束後,看著隻夠上二本的高考分數,從小酷愛看科幻片,把神秘的網絡黑客和殺手聯係在一起的馬越,綜合考慮了將來畢業之後就業問題以及更好的建設祖國等多方麵因素後,選擇了計算機科學技術這一專業,並成功取得了家長的同意。太專業了聽不懂?那換種通俗易懂又盡可能貼切的說法,就是編程序的。
在大學期間,馬越同學認真貫徹執行了老師下達的各項思想要求,認真的學好了專業課,在一些思想品德等公共課上按時到場,看看小說。他從來沒有參加過社團,性格內向不是原因,其實早在初中時他就自己改掉了性格內向這一程序漏洞,將之改為“悶”。在必要與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他可以大大方方跟人聊天說事,在台上發言時,他說話大聲流利,毫不緊張。在私下裏,他卻是沉默寡言的一個人。曾經無數次幻想過自己的大學生活,其中當然少不了“社團”這麼讓人看到就爽的字眼。但是,想象是美好的,在他參觀完所有社團後,得出了四個字:無聊之極。無聊了就打打遊戲,看看電影吧。於是,好好學習專業課,娛樂時間打遊戲看電影,就組成了一個簡單的大學生活。他從來不學別的同學,暑假兼職掙錢去旅遊,自命不凡的他認為有朝一日是要環遊全世界的,現在就別瞎折騰了。
大學快畢業時,害怕錯過的東西找不回來,他向暗戀三年半的同班女生表白,結果他追到了這個女生,結果現在他們同居了。畢業之後,他沒有像其他人好似要見丈母娘一樣去大公司麵試,應聘高薪職位,而是選擇了給自己打工,這有個說法,叫做自主創業。幾個人就像過家家一樣合夥搞了一個工作室,從此過上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幾個夥伴清醒過來,馬上撤離,隻有他苦苦支撐。省點飯錢多印點傳單去發發應該會好一點吧,多跑跑一些小公司去向這些小老板多推薦一下自己的網站,說不定會有機會吧。當他身無分文,連飯都吃不起時,老家母親打來電話,他一邊翻找著煙灰缸裏的煙頭,一邊說道:“好著呢,一個月能賺個四千左右,等我這邊穩定下來,就接你過來住段時間,旅遊一下。”迫不得已,他向朋友借錢,有的沒錢,有的不願意借,找借口推脫,他都一笑了事。也有個別什麼都不問,就將全部私有財產三五千元借給他,他說道:“什麼時候能還上,現在也說不準,情不言謝,且看日後。”朋友知道他的脾氣,笑著對他擺擺手。後來女朋友和家裏麵打電話,哭著對他說:“你這個樣子,我們怎麼結婚,更別說買房子了!”於是,他坐在燒烤攤,吃了一頓時隔一年的大餐,喝了一次盡興的啤酒,回家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冷笑著說:“沒關係,以後整一個更大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