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亮記得《三國演義》中記載:“曹操刺殺董卓不成逃至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抓住,宮為大義棄官隨曹操至操父親朋友呂伯奢家,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陳宮又棄之而去。曹操獨自到陳留家中與父相商舉義旗聚各路諸侯討伐董卓。可曹操怎麼會跑到襄邑,陳留在襄邑之西一百餘裏,而曹操自己說要回老家譙縣,事實與《三國演義》不符,看來小說所記與曆史差距太大了,估計《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之類更是杜撰。”孔亮內心思量著剛才發生的事。
“大人,綁在樹林裏的幾人怎麼處理?”同行屯長輕聲問孔亮。
孔亮想留此幾人必為禍患,低聲安排屯長將幾人結果性命並要求全部人馬對此事嚴守秘密,否則嚴懲不貸。
回到襄邑家中,衛無雙玩了一天雖有些累但仍沉浸在快樂幸福之中高興得拉著衛茲講一天的見聞。衛茲得知孔亮救了曹操大驚道:“操是朝廷欽犯,府中已接到榜文要沿途官府捉拿,此事定當要知情之人嚴守秘密,否則必引禍端。”
“吾已令軍士嚴守此事,董卓禍亂朝綱已惹得天怒人怨,操欲回譙縣老家召義兵討伐董卓,曹操還聲稱和大人有舊。”孔亮說道。
“曹操之父曹嵩位列”三公“權傾朝野,曹操此人膽識過人,不懼權貴,曾在東郡為官與吾有舊交。現今董卓有篡逆野心,吾等大漢子民當忠心為國,我當也舉義旗招募兵士他日曹操伐董卓我將助其一臂之力。”衛茲道。
孔亮記得《三國演義》裏董卓是被司徒王允用美人計所殺,舍了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有“閉月”之稱的貂蟬一生的幸福,卻換來了朝廷的更加混亂民不聊生加速了東漢王朝的覆滅。不知道事實情況是否如此。
“殺一董卓易,而要重振大漢雄風非死一董卓可以辦到,要匡扶漢室即需要忠心耿耿的忠臣更需要法製的保障。國家若能有完備之法製體係,選拔管理官員、治理地方政務皆有法可依,舉國上下不論貴賤都遵守法律規定,漢室才可重振,政權才可延續。”孔亮說道。
“公子此論高深莫測,正符合法家治國思想,現朝廷法度盡失隻有行以法治國之思想才可,孔公子的確有治世之才,輔佐漢室前途不可限量也。”衛茲對眼前這麼年輕的孔亮有如此思想大為感慨。
“大人過獎了,今襄邑新定人心未穩,亮建議大人近日起草律法約束兵士,打擊偷盜、殺人越貨、奸淫掠奪。再樹”義“旗招募兵士,忠義之人必投大人以圖報效國家。”孔亮說。
“好,有孔公子相助吾事濟也,吾將盡散家資以報效朝廷,粉身碎骨在所不辭。”衛茲站起身來銀牙緊咬目視前方發誓道。
孔亮雖為衛茲的忠心所感動,漢末政權腐敗如此,還有如此忠義之人,足見自己老祖先孔子的儒家信仰還是深入人心的,正所謂“大道廢顯仁義,國家昏亂出忠臣”,孔亮決心盡已所能輔助衛茲完成心願,將二十一世紀的法製體係來完善這個國家促進製度的改革。自己雖來自二十一世紀,但憑已之力能否改變曆史呢?曆史前進的車輪是否可以改變呢?孔亮也是一頭霧水,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