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寄同齡鳥 代序(1 / 1)

JI TONG LING NIAO DAIXU

先提一個問題:上帝造人時,為何將一對耳朵,一左一右,竊聽器似的,緊貼腦門兩側?

答案:為了你凝神傾聽心靈的震顫與沉吟。若僅僅為了搜捕外界信息,則還不如貓兒,將耳朵豎在頭頂,雷達似的,更具效益。

心靈的顫栗與沉吟,實是人所以為人的價值內存,這是人的第一生命。

區分人與動物的根本標誌,不僅僅是人能使用且製造工具,而是在宇宙萬物中,隻有人最關心自我與整個類屬的生存質量,隻有人才會自覺地、智慧地乃至痛苦地追問自己活得怎麼樣,探詢怎麼活,才算活出意義或境界。本書所彙集的,是筆者“四十而惑”時的諸多心跡。這些野草般長在胸口的滄桑文字,最初並非是為出版而撰,故頗為本色。而今新版呈同齡鳥一閱,亦並非是想誘惑誰踮起腳尖,去窺視父輩的內心隱秘。人生猶如一棵樹,不活到一定年份(年齡暨名分),許多體驗的枝條便抽不出來。筆者的心願是:通過自我敘述為同齡鳥呈示人的另一種非世俗的活法,這就是靈魂層麵的生存,或曰“用耳朵來傾聽生命”。

作者

2005年夏於滬上學僧西渡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