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畫的小螞蟻——親子塗鴉與自我反省(1 / 1)

我家養了許多的小生命,除了各種花花草草,還有一隻肥貓,四尾錦鯉,一隻小龜,外加二十隻信鴿。小萱從還在我肚子裏時,就已經熟悉家中這些成員,她出生後,更是很快與大家打成一片。到她三歲時,喂魚喂貓這些事,已經一概不要我操心,每天清晨小萱甚至會拿著小沙鏟,滿臉期待地看著我

“媽媽,讓我清理貓砂行嗎?”

這個小孩對動物植物都有耐心,惟獨對蟲子有著魔鬼情結,每次看到都想下手。蜜蜂蝴蝶會飛,逮不到,蜘蛛怕有毒不敢捉,最倒黴的就是螞蟻,隻要被她發現就會拚命踩。

“啪!”

“啪!啪!”

我非常不喜歡她這麼做,可是無論耐心教導還是當眾訓斥的效果都不怎樣,下次見到螞蟻依然照踩不誤,這可怎麼辦呢?

有天她去公園,又踩死好多隻螞蟻,還一臉興奮的樣子。我氣著氣著忽然計上心來。

這天晚上,我們倆玩塗鴉時,小萱驚訝地看到,她媽媽畫出了一個個黑色的小點點。小點點長出觸角,長出腿,哇,它們變成了小螞蟻。

“媽媽,媽媽我也要畫。”

於是小萱和我開始努力挑戰螞蟻的生存圖:小螞蟻一起辛苦地搬運食物,它們唱歌跳舞,它們小心地保護自己白色的卵。咦,小螞蟻們為什麼哭了呢?

看著小萱驚訝地望向我,我趁機說:“小螞蟻發現它們有許多夥伴都被小萱踩死了。那些夥伴再也不能回來和它們一起唱歌,一起搬運糧食,一起玩了。小螞蟻傷心極了。”

小萱默默地看著紙上的小螞蟻,看了好半天,然後輕聲說:“我以後不踩它們了。”

孩子越大,父母實行說教的效果越差,小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之後,會逐漸反感被大人的思想所控製,單喜歡挑戰父母權威,隻要父母一開口:“你應該……”馬上一個“不”字砸過去。每當我發現小萱那種“我偏不要聽你的”思想開始作怪,都會趕快想個辦法,讓她把苗頭指向自己。現在,我覺得用塗鴉的方式來讓孩子自行思考,是個挺靠譜的做法。

讓孩子自己審視和判斷自己的對錯,對她的人生會有很大幫助。心甘情願改正錯誤的言行,比被父母逼迫著改正言行,個人的經驗教訓會來得更直接,印象更深刻。

讓畫筆講生活中的故事

因為和小萱同樣都是不會畫畫的人,所以我們玩起塗鴉來反而什麼都敢畫。可以說,是看到媽媽畫畫的水平和她一樣,而媽媽總是自信滿滿隨心所欲地什麼都敢畫,這大大鼓勵了小萱吧。我倆在接力畫的時候,你一下我一下畫得非常盡興。有時候,我會把小萱平日裏的表現帶進我們的畫裏,以故事的方式講出來。

“這是一個小熊!”小萱在紙上畫了一個圓。

我給圓中間畫了兩條線:“小熊嘴裏有兩根筷子,它老含著筷子,走路也是。”

小萱在線上畫了幾個小圈:“小熊喜歡蹦蹦跳跳。”

“啪,它在石頭上拌了一跤,筷子把嘴紮破了。”我畫了點紅色的血。

“喔……小熊很疼。”小萱看著紅色的血,很受震動的樣子。

她再含著筷子走路的時候,我就衝她喊:“想想那隻含著筷子走路的小熊,它後來怎麼樣啦?”她聽了之後會馬上把筷子從嘴裏抽出來,衝我笑笑,再繼續走自己的路。

我用這種和平和有趣的方式,糾正了小萱不少小毛病。有塗鴉來幫助父母教寶貝學習反省真是挺好的事,否則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生硬地問一句:“你知道自己哪兒錯了嗎?”這種督促真是讓人討厭。而現在,當媽媽的省去費心費力說服寶貝的麻煩,而寶貝則學會了在塗鴉故事裏進行自我反省。

不過,我也漸漸摸索出,若要有效地通過塗鴉來讓寶貝思考自己的言行,父母也得遵循幾點守則:

1.以寶貝感興趣的事物為主題,鼓勵寶貝動手畫。

2.跟著寶貝的線索走,把自己想說的穿插入去即可。不要為了說教而塗鴉;

3.如果寶貝沒有能夠進行反思,可以直接點撥。但不能加入任何情感色彩,尤其不能說:“你怎麼這麼笨,居然還沒看出來。”仿佛是順口帶過的樣子給孩子講一下就可以了;

4.在寶貝思考的時候,不要發話,等寶貝內心的自我反省靜靜啟動,給寶貝足夠的感受、體會的時間。

寶貝們這樣和父母在畫境中學,在情境中用,自然而然地就學到了經驗,其自我發展比起不經思索全盤接受大人說教要來得快得多,而且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深一層。忽然悟出兒童的心理健康看來通往目的地可以有許多條路,有的路看起來很近,走起來卻容易南轅北轍,有的路看起來繞遠,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