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不驕不躁,做情緒的主人(2 / 2)

法國作家盧梭說過:“忍耐是痛苦的,但結果是甜蜜的。”如果一個人缺少了耐心,很難想象他會把事情辦好。

有人這樣形容過貓捕鼠的情形:一日下午,去磨房,剛進門,陡然看見家裏的老貓伏在牆角,不遠處的牆縫有一小洞,明白是盯上耗子了,於是悄然退出。半小時後,再去,老貓仍在原地,又半小時,仍未動,一直偷偷察看了三次,沒見任何動靜,老貓靜伏如故。這個人不耐煩了,於是走開。傍晚在院子裏卻看見老貓從磨房裏竄出,嘴裏叼著一隻還在抽搐的老鼠,不由得大為歎服。

也許有人認為這跟守株待兔沒什麼兩樣,細細想來,根本就是兩碼事。在這次捕鼠的過程中,其實雙方比拚的就是耐心。老貓等了幾個小時,終於等到老鼠從洞裏出來,相反,老鼠明知道天敵在外麵虎視眈眈,卻沒能堅持到最後,最終成為老貓的美餐。

人們在交際辦事中何嚐不是這樣。費盡心血,努力了很長時間,還是沒有看到希望,就此失去了耐心,選擇了放棄,殊不知,成功就差那麼一點點。

曾經看過一個漫畫,有四幅圖,第一幅圖上麵有一個人在挖井,在井底很遠的地方有一條地下河,挖井人扛著鋤頭在自言自語,說這裏沒有水;第二副圖跟第一副圖差不多,隻是井底距離水更近了一些,依舊沒有挖到水;第三副圖那個挖井人已經馬上就要挖到水了,可他還是放棄了;到第四幅圖的時候,那個挖井人已經渴死了。

這個漫畫所描述的場景在生活中很常見。俗話說:

“火到豬頭爛。”豬頭肉雖然美味,可是不好煮。要想品嚐其中的滋味,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將豬頭熬爛。三國時期的劉備就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他從一販夫走卒開始,曆經坎坷,到40多歲了還在東奔西走,投袁紹、跟曹操、奔劉表,嚐盡艱苦,卻不知道出路在哪裏,直到遇到了諸葛亮。

在隆中和諸葛亮的一番對話,讓劉備眼前一亮,看清了天下的形勢,進而聯合孫權在赤壁一戰火燒了曹操的百萬大軍,讓曹操遭遇了生平最慘痛的一次失利,狼狽逃回許都,一舉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麵。

諸葛亮可以說是蜀漢的第一功臣,這樣的一個人才是怎麼得來的呢?三顧茅廬。三顧茅廬所體現的除了禮賢下士的態度之外,關鍵就是耐心,劉備也因此打動了諸葛亮。無獨有偶,美國一家汽車公司的主管亨特也是用耐心贏得了人才。

亨特是美國一家汽車公司的主管,一次在酒店吃飯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一個醉醺醺的年輕人,結果那個年輕人大動肝火,差點把亨特揍了一頓,好在酒店老板將其勸走。事後亨特才知道,原來這位年輕人頗有才華,曾經發明了一項改進汽車輪胎的新方法,並獲得了專利。

然而他雖有才華,卻缺乏慧眼識珠的伯樂,以至於一項極好的專利發明隻能在壓在抽屜底層,得不到使用的機會。因為鬱鬱不得誌,年輕人才自暴自棄,經常來酒店裏喝酒。

亨特進一步了解到這位年輕人的發明對於汽車輪胎的改良具有重大的意義,所以就想把那位年輕人請到自己的公司。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年輕人因為遭遇了太多的冷遇,因此拒絕去見亨特。亨特在幾次遭遇了閉門羹之後,沒有灰心,他直接找到了那個年輕人所在的公司。在很冷的天氣裏,亨特在那家公司門口從早上等到晚上,終於等到了這個年輕人。原來年輕人中午的時候就發現亨特在門口等他,故意沒有露麵,以為過一會亨特自然就會回去了,沒想到亨特竟然一直等了幾個小時,大受感動的年輕人再沒有猶豫,當即接受了亨特的提議。其實這中間亨特也很想離開,但是他擔心年輕人離開,就一直強忍著寒冷和饑餓,直到年輕人出現。

在年輕人的幫助下,亨特的公司有了長足發展。很顯然,亨特的成功,與他的耐心是分不開的。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失去耐心,交際辦事的時候更是如此,如果沒有把事情辦好之後就放棄了,很可能就像漫畫中的那位挖井人,盡管付出了很多勞動,最終卻功虧一簣,豈不讓人遺憾?

好事多磨,要想取得事情的成功,就不要害怕碰釘子,就得好好培養自己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