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道艱(1 / 2)

隋朝末年,統治者的荒淫奢侈及連年對外戰爭導致國內民變、兵變紛紛而來。太祖、太宗憑著雄才大略一統華夏,打下了美好的萬裏錦繡河山。太宗長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言猶在耳,可惜被隻顧享樂的後輩忘個一幹二淨。

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南方一聲雷響。王仙芝、黃巢之流起義,一時間天下響應,五年間從南到北黃塵遮道征戰不休。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黃巢攻克洛陽,拿下潼關,直逼長安。一時間王孫貴族不如狗,將相王侯哪堪雞。各地富豪紛紛外竄,僖宗皇帝急得白發滿頭。在這緊要關頭,黃巢部將朱溫棄暗投明,回歸天朝。朱溫的回歸擋住了黃巢前進的步伐,讓僖宗稍稍看到了一絲光明。

虎狼之輩哪知恩德,中山之狼得誌猖狂。朱溫一朝得權眼裏哪還有皇係宗室,僖宗早被他忘到爪哇國了。朱溫之輩傭兵自重,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號令不出武門。僖宗常暗自垂淚,呼天奈何,憶太祖太宗之不易,看今天的無奈,歎,天道興替如斯。“老天呀,難道不給我李氏一絲機會了嗎?”光啟四年(公元888年)三月六日僖宗皇帝在武德殿大喊而斃。

也許是僖宗在武德殿的喊叫感動了上蒼,也許是李氏的祖先不想讓李氏失去希望,在僖宗駕崩的同年在徐州彭城一李姓家裏出生個男嬰。此男嬰生的怪異特別是嘴巴似鷹嘴。男嬰的父親李榮本是個忠厚的讀書人,看到孩兒生異相反而更歡喜了,對其妻劉氏說道:“人無異相不貴。”劉氏看到官人李榮的歡喜樣笑道:“趕緊給孩兒起個名字,以後孩兒富貴了名字叫著也響亮。”

說起李榮不得不提及李榮的家世,李榮本是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重孫。李恪生李超,李超早卒。李超生李誌。李誌曾官至為徐州判司。李誌死於任上,家中受到些牽連,敗落了下來。李誌生李榮。榮性格嚴謹忠厚。喜歡到各處尋幽探芳。道、佛上都有自己的見解。當時人稱李道者。

“我看就叫正倫,因生於彭城小名就叫彭奴吧!”

妻子劉氏本是大家閨秀出身,出嫁前也曾經讀過不少書。對自己兒子的名字,自然也是非常重視的。她忙說道:“名字可以寄誌,但為什麼要叫‘李正倫,彭奴’?”

丈夫興奮的說:“不正倫常,何以鎮乾坤。不積矽步,何以致千裏。他的步伐就從彭城開始。夫人,你看,這不是最好的名字嗎!”

妻子聽完了丈夫的興致勃勃的解釋,拍著雙手笑道“哎呀!這名字太有意思了,真是好極了!夠霸氣,就叫這個名字吧!”

有了孩子的李榮不再尋幽探芳,一直守在妻子和兒子的身邊。在李正倫才會哇哇學語的時候,李榮就開始教兒子經、書、算術甚至是佛道等經義。在李榮的影響下,小彭奴完全繼承了李榮的嚴謹忠厚,同時神佛之道也再他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小彭奴剛滿六歲時候,他的父親突然得了一場急病,醫藥無效,不久就辭別人世。這個家庭戶主的去世,就好像一座完整的大廈,突然抽調了頂梁柱,頓時傾塌了下來。當然更不說這個家庭的快樂和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