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鄉之路(組詩)
又見白河
一個遊子
拎著皮鞋背著沉重的行李
行走在黎明的順河風中
就沿著白河西岸 往南 往南
(還沒有下火車 我的鼻頭就發酸)
這就是我在塞北神牽夢繞的白河
這就是少年時代上街趕集的白河
這就是夢幻童年濤聲依稀的白河
碧空 綠樹 白雲 清風
一望無際的花生田呀
細白涼悠的沙灘地呀
滴青滑翠的晨鳥的鳴囀呀
瑩瑩閃閃若歌輕顫的
草葉上的朝露呀 嫩蟲呀
河水清且湲兮 小魚兒漫遊
一根早生的華發
怎係得動這多鄉愁?
又見白河
我不忍離去
洗臉 洗腳 喝 然後
再大口大口地
吃這鮮靈靈的美好的空氣
——故鄉啊 我沒帶身份證!
1994.7.13晨於付村渡口
進家前後
讓記憶
撞碎一塊塊黑暗
深一腳 淺一腳
步履遲緩兩腿發軟啊
走近家門
卻不敢走進
茫茫夜色中
閉一下眼 睜一下眼
庭院夏樹森森啊
還是兒時的黃土院牆
還是兒時院牆上爬滿的仙人掌
左一聲父親
右一聲母親
娃兒回來啦
堂屋裏黑古隆冬
我半身不遂的父親還沒睡
父親把我的胳膊揣在胸口
父親沒有哭
父親說我知道你是誰
7月13夜於朱莊
仰望寶珠堂學校
踏響故鄉的土地
我不敢在大白天來看你
寶珠堂學校!我隻能
於萬籟俱寂的深宵
站在你高大的院牆東邊
苦苦思索並且把你
深情地仰 望
現在我點燃一棵香煙
指縫間就滑過些
風聲 雨聲 笑聲 鳥聲
和朗朗如三月流水的讀書聲
眼前一掠而過——
少年時代老師們和善的麵容
崢嶸歲月同學們親切的身影
仿佛一位叫做華的少女
正從西頭教室第三排座位上
歪著頭對我微笑
校園的楊樹都長高了
寶珠堂學校!我是
從你南大門走出的
學習最好的
考分最差的
一個不懂事的學生
——今夜靜悄悄。我尋我覓
過路的風兒問:“大哥!
你丟了啥東西?”
7月16日夜 寶珠堂村東腹稿
菊花茶
——答謝方城文聯主席李老運智
一個在博望長大的外地作者
坐在方城文聯
如坐在家人的身邊
就著菊花茶
用一種叫做菊花茶的鄉音
我——們——談——
從周同賓憨厚純樸的散文
到遊子對故鄉的思念……
南陽甘菊家家有啊
南陽甘菊 苦後甜
歲月無情 菊花有味
那絲絲縷縷的清香
若二胡 三弦 簫管之音
由遠而近 再
由近而遠
“喝!喝完了再倒……”
茶 涼悠悠 細溜溜
話 暖和和 軟綿綿
——無論再過多少年
我都不會忘記那一天!
7月28日二次下裕州於方城汽車站
再別故鄉
背著半身癱瘓的父親
拉著白發蒼蒼的母親
我 我們 啟 程
父親 回頭 望一眼
他生活了七十一年的村莊
放聲大哭
我們走的時候
鄉親們正在抗旱
我能聽見玉米拔節的聲音
我能聞見芝麻開花的呢喃
父親!怕您服不住北國的水土
咱們就把地圪籬上的鄉土
包一包吧。此時此刻
我在心中默默地
向莊西北的祖墳磕頭
向生我養我知我疼我的
血泊故鄉磕頭
(是的 我沒有徐誌摩
別離康橋時
那樣地輕鬆 瀟灑和風流
——我是博望坡的兒子!)
抹一把縱橫的淚水
再望一眼故園的棗樹
走吧
親人們 白送啦
此去 天遙 地遠……
9月22日於石嘴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