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冼太廟裏論英雄(1 / 2)

容翼一行且遊,花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才來到龍山腳下。轉過山嘴,便看見一座廟宇坐落在群山之間,後靠龍山,前臨深淵,左右兩山環抱。沿著裸露著紅泥的小路,前行200餘米,便來到了廟前。

遠在深山,香客冷落,庭院破壞,殘瓦破礫中偶見灰白色的鳥糞,這廟宇雖有庇護一方百姓的宏願,卻是先使這裏的飛禽免受風吹雨襲,倒也是一番慈悲心腸了。其實,冼太廟在廣東特別是在粵西香火一直很盛,曆代為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太廟遍及茂油、雷州半島、海南島乃至東南亞國家,僅荔州境內就有冼太廟200多座。

“老同,你說這冼夫人庇佑了那麼多人,怎麼就連自己的安身之所也庇佑不了?”鍾方格倒是不怕夫人怪罪下來吃不消,無所顧忌地說。

“死胖子,離我遠點,我和你可不是老同,我的性價值取向可是正常到不得了的。”容翼一聽這詞就不禁想到背背山、同誌等詞,像吞了個蠅一樣渾身不舒服。“不過,說到冼夫人,還真不是個等閑的主。如果說華夏上下五千年曆史其實是一個大舞台的話,在這舞台上轟轟烈烈逐鹿四方,蕩氣回腸指點江山的主角,絕大部分都是男人。當然,女人也在這方舞台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大多時候隻是扮演著配角。不是有句話叫做男人通過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而女人卻通過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嘛,哈哈。”容翼看著麵前因歲月沉積而略顯破落的冼太廟牌匾,略帶感慨地說。甘露杏眼瞪得大大的,晃著小拳頭,好像想即時通過征服容翼這個男人來征服世界的樣子。

對這個秀氣但不嬌弱的女子,容翼可不敢小窺,一路上山,她竟然走得比胖子還穩,速度也並不比大家慢。聽胖子說才知道她老爸是當兵的,在家裏也常對她搞軍事訓練那一套。

“當然,我並沒有小看女人的意思,巾幗不讓須眉嘛,花木蘭也許是虛構的,武則天可是留下無字碑的,就連慈嬉,也躲著操縱了大清的江山幾十年,但若真論英雄,惜媚娘慈嬉,武氣未足,木蘭桂英,文滔難奮,所以她們雖然或主政一時,或躍馬沙場,但真正令男人心折的,還是眼前這一位——冼夫人啊”作為這片土地土生土長的熱血男兒,容翼聖這位冼太夫人很是推崇的。

曆史記載中,冼夫人生於公元512,到公元602辭世,共活了九十一年,這在那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算是高壽的了,這與她戎馬一生的經曆是分不開的。冼夫人原名冼百合,為南北朝嶺南地區俚人領袖,高涼郡(今廣東西南部一帶)俚人(“俚”為壯族古稱之一)。冼夫人自幼追隨父兄逞勇鬥狠,經曆過幾次部族之間的械鬥,頗有男兒氣概,稍長更得異人傳授武藝及韜略,不但能夠挽弓執刀與敵人拚鬥,而且深諸行軍布陣之法,因此,深得同族的器重和信賴。她約20歲時與高涼太守馮寶結婚,婚後常和馮寶一起處理政事,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遷仕陰謀反叛,冼太夫人洞察其奸變,並突出奇兵大敗李遷,率兵到達贛石(現江西某地),與陳霸先會師,平定廣東叛,平息了廣東原住民與中原人士的衝突,促進了中原民係和南越民係的和解,並引海南島各族部落歸附梁朝,並開始設立崖州。使海南島劃入中國版圖。因平叛有功,梁朝冊封冼太夫人為“保護侯夫人”。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建立陳朝後,為免俚人在戰亂中流離失所,遊離於中原先進文化之外,夫人率眾歸附陳朝。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馮寶卒,嶺南大亂。冼太夫人憑著自己的威望,勸服、團結百越,使社會安定了下來。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廣州刺史歐陽紇反,將冼太夫人兒子馮仆騙去,欲誘迫他同反。冼太夫人不以兒子之安危為念而肯負國家,立即布兵拒境,並與陳朝遣討軍隊全力擊潰叛軍。陳朝嘉其功,冊封她為“石龍郡太夫人”。公元589年,隋滅陳,嶺南數郡共舉冼太夫人為主,尊為“聖母”,並力勸獨立,以保境安民。隋大軍到了嶺南邊境,因畏懼冼太夫人,逡巡遙望,不敢進犯,於是遣使者示以陳後主遺書和她所贈陳後主信物“扶南犀杖”。冼太夫人在確知陳亡後,召集首領數千人“盡日慟哭”,才派人迎隋師入廣州,廣西各地亦聞風歸附。朝廷感其顧全局、識大義,冊封她為“宋康郡夫人”。及後文帝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譙國夫人雖然不是什麼官位,但卻比照總管衙門,設置幕僚機構和屬官,並頒予印信兵符,全權指揮嶺南六州兵馬,且給予一項特殊權利,遇有緊急事故,可以不先奏報朝廷而便宜行事。這是一項特殊的前所未有的榮耀,以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夫人而言,總管嶺南六州軍政大權,朝廷視之為南疆柱石及屏障,隋文帝賞賜有加,皇後也刻意籠絡,嶺南各州風調雨順,家給人足,形成有史以來最為富庶及安定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