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坦言
十七穸離開學忮,二十七夕做了母親,三十七夕出版此書。沒想還能了卻山清水秀的平穀縣沒有女作家這份遺憾,全當身為平穀的女I為家鄉盡了一份兒乃吧。
我從縣城走向山裏,實為一顆女兒的混沌和善良之心,更為一根前世緣份係成的紅線所牽引。我在山裏生活了整整一千零一天,在這一千零一天裏,我曾為山裏人的純樸、善良而激動;也為山裏人的愚眛、猥瑣甚至無知而震驚;更為近在縣城咫尺的那片窮山困水而歎息。
起初山裏人不接納我,因為他們不相信一個略懂文墨的縣城姑娘會真心實意嫁給一個山裏人,我為山裏人的這種狡黠之心而憤怒。後來山裏人接納了我,隻因我不像某些城市姑娘那樣趾高氣楊那樣酸文假醋,我又為山裏人的直白簡單而歎笑。當我在山裏學會了搖水挑擔,學會了喂豬打狗哄孩子做飯,學會了撒潑、怒罵,學會了爬山蹦坎兒之後,我這才感爹大山的沉重和大山的悲哀;這才領悟了大山的寂餘和大山的我然。
是大山的日子讓山裏人的額頭過早地爬上皺紋;是大山
的衣裳讓山裏人的雙手變得粗槽和生硬;是大山的沉重讓山裏人的心海起不了波濤;也是大山讓山裏人生就一種不屈不橈的精神;還是大山讓山裏人敢於用鎬頭砸碎世界。我恨大山又愛大山,然而我終究不是一個純正的山裏人。不知是命運的安排還是丟不掉父親給予的聰慧和果敢;不知是泯不滅母親及姐妹教給的善良和浪漫,或許就為那一束穿越大山的眼光——我想讓我的孩子首先視野開闊,因此我又離開了大山。
山裏人褒我眨我,我也為此曾喜曾怒,但大山賦予我的靈氣和深情我卻自始至終不敢忘懷。當今天我終^讓《山裏人》走向山外的世界,我慶幸星移山轉水長流。
當我從工廠走向機關,坐在辦公室為工作奔波,為生活忙碌,為父母為膝下為夫君屣行各項責任時,大山的聲音便不斷回旋於耳畔,於是乎便有了如下的坦言:
很小的時候喜歡看書,天真的時候問大人為什麼沒有平穀人寫的書?離開學校就想試一試自己是否能寫書;當二十多穸終於看到了平穀作家寫的書之後又想為什麼見不到平穀女作家的書?為此我執著探尋,就在這探尋的過程中我才明白:女人做事太難了。難就難在女人做成了事情世人有微詞,做不成事情則世人還有微詞,直到我什麼也不願做隻想回到廚房做個好妻子。我深深感到天不平,世不公,隨即拍案而起又俯於燈下書一紙文字,帶著晨露現於紙上,此書才終於得已麵世了!
滄海桑田變,似水柔情剪。公元一九六一年中,生於山環之地,長於城池中間,開放與閉塞同在,現代與傳統共存。本為普通一女性,平常一母親,老老實實工作多年,不敢高言大嗓,皆因無皇親國成撐腰;不會俯首獻媚,實3喜詩書氣華,做得
到不以物喜,不敢說不以己悲。閑暇之時便把一顆愛心一腔憤懣一縷柔情訴諸筆端,如此便有幾多文字趣落世間。
小說寫出來了,今撿拾/L個,算是再回首。篇章不多,字不大好。值得一看,那是因為北京有皇天,平穀有厚土,是大山和父老鄉親一道賦予我筆下靈氣;不值一看,隨手一仍,也可加以眨之。
承蒙家鄉各級領導給予支持和關照;幸遇浩然老師的辛勤培養和真城教誨;也感激誌同道合師友及明友的相扶相幫;還要拱手誠拜三河市文聯的師友們。唯有繼續努乃,拓路前行,為文有大氣,為人有骨氣,為世不拉然,不辜負扶助我上路的雙雙手臂。
坦言到此,下一衣書再見!
王雅慧
1998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