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些“傻話”也無妨》(1 / 3)

《說些“傻話”也無妨》

——讀《傻人傻話》(代序)

楊德淮

過罷八月十五,距立秋已有一個半月了。怎奈銅仁的暑熱似乎變本加厲,不肯讓電扇和空調休息。讀著張賢春的書稿,想著他的囑托,漸漸地有了秋日的涼意。這時候,驅熱送涼的空調和電扇到底終止了勞累,混亂繁雜的腦袋終於有了點眉目。麵對這一冊《傻人傻話》,我該坐下來寫一點讀後感了——

不少人說過,在物質上的拜金與權力上的取金粘合得密不可分的環境裏,硬要逆潮流而動,去搞什麼精神的硯田耕耘,這樣的人,不是瘋子就是傻瓜。時下的環境,各路英雄,特別是權力好漢們,無不在“創收”、“先富”的時髦旗幟下拚命抓錢營利,以顯示和證明自己的能幹,並為權力市場經濟推波助瀾。可是,張賢春仿佛視而不見,依舊筆耕不輟,繼詩歌集《情在旅途》、散文集《山裏人》之後,又拿出這本雜文集《傻人傻話》,能不傻嗎?

不過,張賢春還算不上十足的瘋子,也夠不上真正的傻瓜。因為他隻是把筆耕作為“副業”,雖然沒有將精力花在完全能夠做到的賺錢牟利行當上去,但是他還是堅守月月有薪水的崗位,並將本職工作幹得有聲有色,甚至可以用“無可挑剔”來形容,25歲時被評為“全國統計係統先進工作者”,41歲時在首屆“科技興德十佳人才”中占有一席之地即是證明。然而,他畢竟不僅把本來可以發家致富的聰明才智和過剩精力傾注到“百無一用”的舞文弄墨上麵,而且睥睨那些拜物弱智不擇手段地升遷發財,還自掏腰包資助孤兒,並為家鄉的教育、公路、水利建設四處奔波“求財”,也真是夠傻的人了;即使不能稱為傻瓜、傻子,說是傻人,一點沒有虧他。

傻人不好當,不在傻人要做傻事,而在傻人總要說些“傻話”,難免招惹麻煩。中國第一傻人屈原,說了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類的“傻話”,不僅相位一抹到底,發配邊荒,而且導致走投無路,自沉汨羅。以後的曆朝曆代。類似的傻人幾乎都沒有好下場。自然比起後來那些坐牢的,殺頭的,滅九族的,屈原又算是“幸運的傻人”了。外國說“傻話”的傻人,似乎也不少,同樣也有傻人因說了“傻話”而背時倒黴,甚至丟了性命的。當然,那個在眾人都說走在大街上一絲不掛的皇帝的新衣如何光彩奪目的熱鬧場麵下,偏偏要說是“打光屁股”那種“傻話”的小孩,安徒生沒有忍心讓他受苦受罪,大概考慮到孩子還小,不在傻人之列。

張賢春不是、也不可能是屈原。張賢春現在不是、也不可能再是小孩。但他有幸生活在與屈原相去兩千多年的新時代,更有保障公民言論自由的憲法存在。這是他的福氣,也是我們這些人的福氣。因此,縱然是個地地道道的傻人,依我看,說點“傻話”或說些“傻話”,也沒有什麼關係。——傻人不說“傻話”,還成傻人嗎?

張賢春的“傻話”,翻開目錄,無論是“代曩者傳話”還是“向上級回話”,也無論是“跟朋友談話”還是“對公眾說話”,一眼就能看出摻入了不少傻氣。傻人嗎,不帶傻氣還成?

阿Q闊了——你在哪兒見到?長城塌了——關孟薑女何事?悟空幡然悔過,唐僧慎重述職……那些早已成為曆史的、過去的人或事,甚至子虛烏有的事或人,他張賢春竟然招來筆下,好象要我們相信:這些東西並沒有退出生活,實實在在就在我們身邊和眼前。這樣的“傻話”,恐怕暴發戶和徇私者會暗自笑話他傻得太幼稚了。

然而,張賢春不管人家笑不笑話,隻顧說他的“傻話”。他說:“成天吃肉,會使脂肪堆積……影向壽命”(《對一位老農的批評》);他說:“當官不發財,請我也不來”(《我不相信》);他說:“如今已經貓鼠一家”(《俗語質疑》);他說……不是“傻話”又是什麼?

這還不算。國人最關心的、最痛恨的官場腐敗,我們聽到不小心落馬的腐敗分子在深刻檢討時,究其思想根源,多是放鬆了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學習,無形中受了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因而誤入歧途(多數東窗事發的腐敗分子,同樣臉譜地作悔恨交加狀)。張賢春卻另劈蹊徑,深入挖掘,終於“發現”了許多腐敗都是成語惹的禍,竟煞有介事地向上級建議取消那些“逼官走邪”的成語。這似傻非傻卻傻而又傻、傻得出奇且傻得可愛的建議,弄得我們一頭霧水,不知到底算不算“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