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3章 望文生義,別解詞義(1 / 1)

“望文生義”的原意是:隻按照字麵去牽強附會,而不探求其確切的含義,含有明顯的貶義。而語言幽默的望文生義法,即明知故錯地隻按字麵理解詞義,得到與原解釋截然不同的結果,使說話十分詼諧,充滿幽默感。

有位主管主持會議,開宗明義地宣布:“今天的會議十分重要,要研究全廠改革大計,故應明令禁止說普通話。”

與會者不禁愕然:“普通話,為什麼要禁止呢?不說普通話,莫要說方言或英語不成。”

望著眾人迷惑不解的目光,主持人這才緩緩解釋說:“所謂普通話,就是指那種普普通通、平平庸庸、四平八穩、不痛不癢、沒有獨到見解、缺乏實際內容的套話、空話。這種話難道不應禁止嗎?所以,我提議在今天的會上,大家一定要說切實有用的話!”

聽到這裏,眾人才恍然大悟,全場大笑,鼓掌表示讚同。主持人巧用望文生義法,開場白極富幽默感,既點出會議的宗旨,又活躍了會場的氣氛。

望文生義法是一種巧妙的幽默技巧。運用它,一要“望文”,即故作刻板地就字釋義;二要“生義”,要使“望文”所生之“義”變異得與這個“文”通常的意義大相徑庭,還要把“望文”而生的義,引向一個與原義風馬牛不相及的另一個內容上。從而在強烈的不協調中形成幽默感。因為所有的幽默,從總體上說,都是來源於不協調。

幽默是美德和智慧的集中反映,也是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表現。你要想變得富有幽默感,就得重視自我培養。

所謂別解詞義法,指的是故意對某些詞句的意思進行歪曲的解釋,以滿足一定的語言交際需要,造成幽默風趣的語言特色,叫人忍俊不禁,從而增加輕鬆愉快的談話氣氛,更好地協調人際關係。

如一位女孩問自己的戀人:“小張,你怎麼夏天胖,冬天瘦啊?”

男孩應聲而答:“這叫熱脹冷縮嘛!”一句話逗得女孩咯咯笑個不停。

這裏,男孩對“熱脹冷縮”作了別解。

詞語有它固定的含義,絕大多數不能按其字麵的意思來解釋,而別解詞義法卻偏偏“顧名思義”,突破人們固定的思路或者跳開常理,從而產生幽默感。

靜態的詞語大多是多義的,但是在一定的語境之下使用,就轉化為動態了。一般的動態詞語則變成單義,別解詞義法就是利用語言的多義性,即明知是甲義,偏理解為乙義,有意混淆它們,使之產生意想不到的語言效果。

如:A正呆坐著,B走過來和他鬧著玩,在他頭上故意摸了一把。A說:“欺負人家幹嗎?”B微笑著答道:“欺負人家與你何幹?”B的答話使得A也不由地笑了,小玩笑開的很是成功。

我們知道,代詞“人家”可以指別人,也可以指說話人自己。A說的“人家”很明顯指的是後者,但B卻故意將“人家”理解為前者。這樣,既然是“別人”,當然與“你”沒有什麼關係!詼諧風趣,令人讚歎!

別解詞義法除了經常“顧名思義”、“利用多義”之外,還常利用音同音近的諧音,如歇後語,即是用這種別解詞義的手法創造成功的。當你使用這些歇後語時,也就是在不知不覺地使用別解詞義法。如:

嗑瓜子嗑出個臭蟲來——什麼仁(人)兒都有

石頭蛋子醃鹹菜——一鹽(言)難近(盡)

一二三五六——沒四(事)

從上麵我們可以看出,理想的語言效果往往產生在故意曲解某些詞語的含義中。所以,當你使用別解詞義法時,一定要讓人感到你是故意曲解詞義,而不是“無意”。否則,也許會讓人以為你是天下第一號的大傻瓜。當然,特定的語境加上你的聰慧,會使你成功的。

朋友,你想使自己的談吐風趣幽默嗎?那麼,你不妨用用“別解詞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