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是各種各樣的。因此,他們的心理特點、脾氣秉性、語言習慣也各不相同,這些因素決定了他們對語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統一的、通用的標準語的說話方式來交流,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因人而異是非常必要的,否則無異於“對牛彈琴”。
一般說來,因人而異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麵:
性別差異。對男性采取直接較強有力的語言,對女性則采取溫柔委婉的態度。
年齡差異。對於年輕人應采用煽動性強的語言,對中年人應講明利害關係讓其自己斟酌,對老年人要用商量的口吻以示尊重。
地域差異。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獨特的性情特點。對於北方人可采用粗獷直率的態度,而對於南方人則要細膩得多。
職業差距。與不同職業的人交往,要針對對方職業特點,運用與對方掌握的專業知識關聯較緊密的語言,增強對方對你的信任度。
文化差異。對文化程度較低的人采用的語言要簡潔,多使用一些具體的例子和數據。而對於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則要盡可能表達得專業。
此外,性格差異是不分年紀和職業的。所以要特別注意,若對方性情豪放、粗獷,則他喜歡聽耿直、爽快的話,那麼你就應忠誠、坦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美醜、善惡的愛憎要強烈分明。
辦事嚴謹、誠實、老練的人,最喜歡聽流利而穩重的話,這時,你說話要注意態度恭敬,既不能高談闊論,也不可巧舌如簧,而應樸實無華,直而不曲。話語雖簡單,但言必中的,給人以老實敦厚的印象。
若對方是學識淵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蕪雜的言辯,你不妨從理論問題談起,引經據典,縱橫交錯,使談話富有哲理色彩,但言辭應表現出含蓄和文雅,顯得謙虛而又好學上進。
總之,與不同的對象談話,就要采用不同的談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