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整心態,發揮自己的專長
(1)有開闊的胸襟,生活才會更快樂
人一生中有很多事情,若不去嚐試便無緣領會其中的奧妙,也體會不到生活的情趣,實在可惜。就如同沒有打過籃球,光去看球賽絕對不能知曉其中的奧妙。人應有廣泛的興趣,什麼都試著去接觸。時間長了自然會懂得其中的門道,因此我們有必要去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
人要是太“懶”,什麼都不試著去接觸,就會把自己局限起來,成為井底之蛙;若是處處看不順眼,凡事提不起精神,那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很多人打開報紙一定有三分之一的篇幅不看,對於有關政治、經濟的報道覺得枯棵無味。如果等你買了股票以後就不一樣了。買了股票以後,你就會主動地關心經濟大事、工商動態,密切注意利率的高低變化,注意美元的走勢。這樣,不但充實了你的知識,而且給你的生活增添了莫大的情趣。這時候,報紙可以給你提供精神食糧。
有些人的興趣似乎永遠局限在某一方麵,不喜歡就不去接觸,其實不嚐試你怎麼判定喜不喜歡?
三字經上說過“性相近、習相遠”,如果你是一個心胸寬闊,能夠接受各方麵知識的人,一定會活得比別人快樂充實。年輕人要有開闊的胸襟,努力地創造多彩多姿的生活。
(2)及時認清自己
離開福物,還未進入證券公司前,在別人的建議下,小張曾做了幾個月想當個“職業高爾夫球手”的美夢。他以為職業高爾夫球手每天既能“遊山玩水”,又可名利雙收,他們的工作太可愛了。但是在苦練了三、四個月的球後,發覺仍然不是打不到球,就是打彎了杆子。現在看起來很可笑。但人一生中要做幾件很“酷”的事,嚐試一下亦無妨,至少能發現是不是自己的專長。
談到認清自己,要切記別人的建議隻能作為參考,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任誰也無法救你。隻有及時認清自己的長處,並將其發揚光大,才能成為成功的人。
在那段“遊山玩水”打球的日子裏,他唯一的收獲也許便是注意到在美國收入較豐的行業,似乎都與社會大眾有較密切的關係,比方運動明星、電影明星、醫生或是律師。如果選擇職業以社會大眾需要為準,再加上是自己的喜好、專長,應該有令人羨慕的待遇。
2.創意獨特,塑造自我
(1)生活中多添一點“創意”
要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一定要有一套獨特的做法——勇敢且有創意地突破陳規陋習的束縛。一位作家常說:“學非所好,很痛苦,用非所學,更悲哀。”它的意義在於:求學隻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工作卻是一輩子的事。與其長久地痛苦,不如忍一時之痛,以創造嶄新的契機。
創意也使我們念書方式與別人迥然不同:別人能舉一反三,而我們要求自己要舉一反十,不斷運用想象力,直到完全吸收為止。當我們看一本好書時,還會用小卡片記上自己的心得,附在書裏,以後隨時拿出來複習。我們在工作上的創意則是:①吸收別人的長處化為已用。你吸收了一百個人的優點,就能以一當百,展現出不同於從前的氣質;②假設自己是個老板。早點培養老板的氣度、做法,一旦有機會表現,一定會令真老板印象深刻;③善於包裝自己的產品,化平淡為絢爛。
(2)個性造就前途
葉凡教授在小時候,所有好玩的小孩都喜歡和他在一起,因為他的點子多,什麼頑皮的事情都幹盡了。那時他家住在三同。三十幾年前的三同還是農村,舉目四望盡是田野。早上父親前腳一出,他便展開了一天的精采“生活”:早上爬山打獵;下午抓魚、捉蜻蜒,放情山水——自小便有將平淡生活變得多采多姿的本領。
同樣地,他在工作上亦是如此——永遠是把事業帶入高潮。早在青年時,便已成為當地學術界的焦點人物,時常接受當地傳播媒體的采訪並到處演講,激起各行各業人士對證券的興趣,掀起證券投資的熱潮。
如果你也跟他一樣,從小調皮好動、點子不斷,不妨將這種個眭完全帶進工作。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在所從事的行業中發揮所長,帶來陣陣高潮。
3.打工的樂趣
(1)打工可以體驗人生
王博士作為一個留學生,他打過各式各樣的工,每一次的打工,總能帶來一些新奇的經驗。
大二時,他曾固定在學校郵局裏打工。每天要分發、投遞數以千計的信件,與很多同學在一起做,他覺得很有趣。他在留學其間曾在美國很大的聯幫快遞公司的倉庫做過清潔工,負責拖地和清潔馬桶——員工在每天早上七點鍾以前要到辦公室,而他要事先把所有辦公室的地都拖好、廁所馬桶洗得幹幹淨淨的,另外,他還在加州一家剛開張的餐廳,負責端盤子、清理飯桌。現在回想一下,打工也是蠻好玩的,而且他把打工當作一種磨練,並不隻是為了賺錢,打工可以讓他體驗各種人生。
就打工而言,國外的學生要比國內的學生更獨立一些,他們即使家裏很有錢也是如此。這點是現在的某些青年人所無法比擬的,父母親從小嗬護到大,做子女的不用做事賺錢,隻要好好念書就可以,這個觀念是不對的。利用不同的工作環境打工,可以結交各行各業、各式各樣的朋友。更由於在學生時代的打工環境單純,彼此又沒有利害關係,反而比較容易交到各種行業的知心朋友,對未來正式步入社會的幫助極大。
(2)努力工作,賺錢為樂
劉教授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福特公司擔任會計師,當時這份工作讓同學們十分羨慕。因為福特是家大公司,他又是學會計的,可說是如魚得水。
沒想到在一年多的工作中,他卻感覺度日如年,每天總是看著表等下班,有時甚至想能不上班最好,他實在不喜歡這份工作。會計工作畢竟與他的個性十分不合,它太繁密、太重細節,對他個性而言更是枯燥無味。不但不能發揮他的想象力,而且將他“套牢”在一成不變的呆板工作上。
我們也曾經這樣認為,天下那有十全十美的事?那能又快樂、又賺錢?工作應該隻是混口飯吃罷了!可劉教授的話才使我們深深領悟:這種觀點大錯特錯。工作如果能符合你的興趣,又契合你的能力,你的收入將會相對的既豐盈又充實、又快樂、又賺錢,兩者是可以兼具的。
所以我們一直強調,在二十四歲到二十九歲的黃金階段要不斷去嚐試不同的工作,不計待遇、職位的去找一份真正符合自己誌趣的工作,因為隻要能“樂在工作”,你就可能“大賺其錢”!
4.打工前的準備
(1)先大後小掌握全局
我們建議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不妨設法先到一個製度健全的大公司去工作。在大公司,除了能學習到整體經驗外,最迫切需要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能訓練你的觀察力,徹底去了解一個健全公司的製度規劃、營運方針。有了這套“大”的經驗,將來再轉到規模小一點的公司去,便能駕輕就熟地發揮你的抱負。
但要注意,如果你進了大公司後,卻無法放寬學習心境,永遠局限於“小螺絲釘”的角色,那可就枉費心機了。
(2)親臨現場,了解狀況
青年人找工作的重要一步是親自到公司走一趟,如果你有認識的朋友更好,(沒有的話亦無妨,就去認識個朋友吧!)向他打聽一下,以便了解實際情況,並且再進一步確定你所分析的公司優缺點,是否合乎實際。要知道,找錯公司等於投錯行。
(3)了解公司的背景
找工作時要具備一些技巧,才能出奇製勝。首先,你要對希望投入的這家公司的來龍去脈,了解得十分清楚。比方看公司簡介、有關的財務報表,先把背景資料研究透徹。
你要在看完這些資料後找出重點:公司的優缺點何在?你有什麼建議?應如何去改正?將簡簡單單的兩三個結論記在紙上。
5.善於“包裝”並“推銷”自己
(1)“訂做”履曆與個人簡介
我們建議青年人在找工作的同時,你不妨“訂做”一份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的履曆表。
許多個人簡介都千篇一律:大學畢業、健康狀況佳。總是一大套公式,或是提些與應征公司無關痛癢的東西。而將這樣一張並不獨特的履曆表寄給你喜愛的公司,這樣就想被錄取,絕對非常困難。
劉教授的經驗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學畢業後,他一麵留在美國念MBA,一麵找工作。一開始很不順暢,履曆表寄出後總是猶如石沉大海,連個麵試的機會都沒有。後來終於想到可能是因為他的履曆表平淡無奇的緣故,並且總以自我為中心,對應征的公司反而隻字未提。他左思右想,該如何扭轉頹勢?後來決定要別出心裁,訂做自己的履曆表,主動爭取自己真正喜愛的工作。
所以我們要找到工作,有時候就要發揮創意。在誠實、不違背本意,又喜歡這份工作的前提下,針對公司的狀況、老板的個性、喜好,再憑觀察力,寫下你的抱負,“訂做”一份履曆自傳表,這樣便可以高人一籌。
往後在他身為主管的工作中,每天看到的履曆表數不勝數,形式、內容那是大同小異,實在毫無特色,這樣的自我簡介,根本就缺乏感情,丟到廢紙簍中都還嫌占地方。
青年人訂做一份履曆自傳表,必須簡明扼要,隻寫兩部分:第一段針對公司情況,提出優缺點,表達你想為公司做的事,有何種建議、抱負;第二段稍微提一下你的背景、個性——投老板所好的性格。倒是常有人問我們:個性怎麼可能改?其實個性是可以塑造的,尤其在你年輕的時候。稍微修正一下,強調老板所欣賞的個性,這並不為過啊!
(2)成功地“推銷”自己
盡管大家勞累奔波,仍然“找不到好工作”,因為是沒有將多年來所讀的書,活用在求職的過程中。也就是說,如果不善於巧妙地“推銷”自己,即使你學富五車又有何用?
青年人處在當前“自我推銷”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得“想盡辦法”去讓別人知道你的長處。在日趨工業化的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時間越來越短,競爭卻越加激烈,你沒有時間再去玩“假謙虛”的遊戲,因為沒有人會有耐性去慢慢發掘你可愛的優點。“化被動為主動”便是成功的推銷術!
6.沒有絕對機械的工作
工作的時候,青年人應該主動找問題、解決問題,那麼工作就不會顯得機械了。
每種工作都有刻板的律動,有的工作律動較多,有的工作,律動較少。律動的工作,隻要技能純熟,不需要用思想,在律動技能未純熟以前,還覺得有興趣,因為需要學習的緣故。在律動技能純熟以後,便覺得毫無興趣,因為不再需要學習的緣故。但是律動工作,比較單純,責任也較小,所以一個年輕人初出茅廬,總是教他擔任律動較多的工作。做事不久,他們就覺得工作的機械,認為自己是活潑的人,富於活力,有思想,有計劃的人,偏做一架有生命的機器,不大滿意。
其實天下沒有絕對律動的工作,律動工作以外,還需要你的思想能力來改良你的工作,不過你先要運用你精銳的目光,找出問題來,有了問題,才可以發揮你的思想與能力去處理。你不去找問題,說明了你隻做了工作的一部份,律動的一部分,自然覺得太機械,太枯燥無味,無從發揮你的思想與能力了。
比方你是記帳員,整天與數字打交道,當然沒有什麼趣味;比方你是書記,整天謄寫稿件,當然沒有什麼趣味;比方你是售貨員,整天把東西賣給顧客,當然沒有什麼趣味;比方你是收銀員,整天點收鈔票,當然也沒有什麼趣味。
但是你如果用精銳的目光,細細尋找問題,此中正大有問題所在:帳式要改良麼?手續要改良麼?整個的會計製度要改良嗎?推而廣之,你所記載的事項,需要再做統計麼?從統計中,可以看出一個團體業務方針的得失麼?要解決這些問題,便需要你的思想與能力,有時還使你覺得原有的學問不夠應用呢!這是就記帳員本位上隨便舉出的問題。其他如書記員,如售貨員,如收銀員,本位上所有的問題,也同樣地多,誰說是十足的機械呢?
一位朋友從事文書工作,管理機關事務,有三十多年。在別人看來,幾十年的大好光陰如此消磨過去,工作多麼機械,人生太覺乏味,但是這位朋友卻樂此不疲,連休息日都要上辦公廳辦事。你也許認為他是富於責任心的緣故,誰知他是找到了許多的問題,樂於研究計劃試辦的緣故。
7.打工的心理素質培養
(1)“第一次就成功”的行銷術
管理專家認為:打電話時的“三分鍾原則”,需要有相當的功力,除說話有重點外,還要能投其所好。
美林證券公司在訓練員工時就提出,如何在“第一次就成功”:一接電話,便可從客戶的聲調確知他要什麼。對於走進來麵談的客戶,則更要像象為人看相一樣,熟練到憑客戶走路姿勢、聲音高低、握手輕重,便能判斷他適合買何種產品,是債券、期貨或是股票。因為站在證券投資顧問立場,主要是正確引導客戶投資,充分了解顧客的需要。如果在極短的時間內,你有功力能“猜中”他心中想要什麼,除了令顧客佩服外,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如果單方麵地一味吹噓自己的建議,而不能及時了解客戶實際需要,當然不能得到共鳴,那豈不是浪費時間?
(2)要先打動對方的“心”,才能推銷自己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接觸往往短而急促,青年人要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成功地推銷自己,便成為大家很關心的問題。
“推銷”行為幾乎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下屬向頂頭上司自我推銷,學生、子女也會向老師、父母推銷自己。
盡管如此,基於人類本能上的防衛性及害怕陌生人,卻往往會使我們對“推銷”二字產生反感。如果有人太過明顯地向你推銷時,你也免不了會產生排斥心理。因此,如果業務人員不懂技巧,讓對方感到是在推銷東西,就是一大敗筆。
青年人要成為一位推銷高手,最重要的是,要能打動對方的“心”,讓對方覺得你的“產品”正符合他的需求,而你隻是在幫他忙。要在順水推舟的情形下,才能使人欣然接受,這種軟性的、迂回的推銷方式,才是最高級的技巧。
(3)抓住重點
如你自認口才不佳,又缺乏應對能力,可千萬不要灰心,因為還有一個法寶,能讓你成功地推銷自己——在言談之間,隻要學會當個“演員”,適時適度地摻入一點誠懇的感情,必定會讓聽者感覺到你不但了解他,還關心他,你自然便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