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動蕩(下)(1 / 2)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若是身處盛世,而自己又是一介布衣,楊洪自然不會參與江山之爭,但現在置身局中,卻不得不多去考慮。天下梟雄無一不是人中雄傑,跟他們鬥留些心眼是肯定的,甚至還需要必要的算計。

楊洪利用瓦崗軍的旗幟祭出了縱橫之謀,也不過是權宜之計,當下最重要的砝碼,還是他天子的身份。古人講忠孝,雖說天下人對楊廣的統治怨聲道哉,但隋王朝的基石卻並未倒下,若有一番作為,重振大隋倒也是很有希望的,不過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條件,正是如此,楊洪現在方能平靜看待大局。

“天時固然重要,但時不我待,再不出手便無任何機會!”微微歎息一句,楊洪從漢長安城牆上走下來。

此時,楊洪身處的是漢長安的東城牆上,所謂漢長安,不過是皇室宮城的部分。事實上,宮城外麵的長安古城卻是很大,相比較於大興城,這裏的宮城(漢長安)的確是不夠比,但長安古城的麵積還是要超過大興城數倍。

“見過洪教官!”

沿路走來,城牆上的瓦崗軍士紛紛向楊洪表達自己的敬意,刨去李密特別的關照不說,楊洪的個人本領著實讓這幫人福氣,崇尚強者,這是瓦崗軍固有的傳統,這點也是讓楊洪很欣賞的一點,不像李唐的紀律嚴明和權威至上,瓦崗的朝氣也是楊洪最為看重的一點。可以不成熟,也可以犯錯誤,但絕不能沒有朝氣,更不能沒有鬥誌。

“洪兄弟,就差你了!”

不用看,楊洪也知道是程咬金發現了自己,抬頭看去不遠處,李密等一幹人都在,稍微平複了一下感傷的心情,楊洪才走了過去。

“賢王,楚王。”

“見過先生。”眾人中,唯有楊玄感對楊洪的關注最多,但這也正常,畢竟在此時,楊玄感卻已經知曉了他的身份。

大興少天子,三月靖難時。618年的這個三月必定是不平靜的,年僅十四歲的少帝和老謀深算的李唐板起了手腕,這些對東飛而來的楊玄感無疑是觸動最深,這個已經漸漸走向人生暮期的中年人對隋王朝是既恨又愛,恨什麼,愛什麼,都已經不再重要。這一次長安之行,楊玄感關心的隻有楊洪這個後輩。因為楊洪還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所以楊玄感隻能以‘先生’稱之,恐怕這個稱呼也是楊玄感最容易接受的一個。

眾人寒暄了幾句,神色都是有些沉重,現在的時局太亂,亂到人心都是惶惶不安。雖然有了聯盟,但是想要擊倒李唐這尊龐然大物還是非常困難的。倘若事情放在五個月前,也就是617年的11月,李唐剛剛占取長安,甚至是說在那之前的時間,梟雄們還不會把李唐當成最大的威脅,但隨著這五個月以來,李唐集團一係列的努力,梟雄們卻已經動不了這個集團了。

四月黃鸝鳥,三月東飛來。

從楊洪喊出了這句口號之後,李淵就已經知道楊洪不會任人宰割,而天下人也會趁此發難,但他除了封鎖了楊洪的消息來源外,也隻能任由白山借著天子名義大舉保皇。並非是李淵糊塗,隻是不得已而為之,就像楊洪從未在朝廷上發表過任何意見,也沒有過任何抱怨一樣,這就是無為而為,好比方說,這是為了維持那一層薄薄的脆弱關係,雙方都需要一些時間,而這不過是雙方大戰之前的動員準備。

楊洪如願靠著白山的機智,利用李密做了一棋局,將天下大爭的局勢重新洗牌,卻沒有料到,李唐的準備更多更足,且暫時拋開宇文化及、單雄信等人的加盟細節不談,策反東.突厥國和黨項族的這兩步就是大手筆。中原漢人有自己的驕傲,聯合這些當時的蠻族本身就是一件冒險的事情,很有可能會引得天下世族的不滿,但李淵還是做了,不得不讓人重新看待他。犯糊塗?瘋了?不會!沒有任何人會相信是李淵腦子燒糊塗了,才走的這一步。總而言之,不管李淵的動機如何,這一切都是被楊洪給逼的,這點就夠了,這簡簡單單的一點就是楊洪煞費苦心多月的原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