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要把大學士都降成正六品嗎?
朕就來它一個‘照舊例兼銜’,大學士兼理六部,仍舊還是正二品,看他們能還說些什麼!哼!”
福臨的這番有感而發,其實是針對前日濟度在養心殿當中與他的一番爭執:
“王兄替朕謀算謀算,如果不撤議政,隻改內閣呢?就如先皇那樣,行不行?”
“那就另是一說了,可請議政王大臣商議。”
“朕想撤議政,無非是因為國事繁忙,諸王貝勒大臣功高年老,理應安富尊榮、頤養天年,朕治國理政也可得速效之用。
既然王兄等以為這是祖宗大法,不可輕動,朕也有從諫如流的度量。
將內三院改為內閣,設殿閣大學士,其實也不過是暢通辦事渠道,再說內閣規模也應與我大清國相稱才好。”
“皇上明鑒,濟度以為,內閣大學士比內院大學士多了一倍,又有學士、侍讀學士等名色,其中漢人尤多,他們參讚國政,雖然學問高超,辦事有才,終究非我滿洲,不可付予高位重權,免傷我大清國體……”
“王兄的意思是?……”
“臣以為,殿閣大學士不應高過正六品……”
“什麼?內三院大學士還是正二品呢!”
“內閣不能與六部同級,大學士不能與尚書同品,免得內閣職權太重,有礙皇上理政治國……”
福臨聞言語氣一滯,內閣的殿閣大學士,在明製中是崇高的相臣,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
授大學士通常稱為拜相、大拜,意思是皇上要禮敬、要拜托宰相調理天下大事。
而此時濟度竟然提出,殿閣大學士不應高過正六品,這純粹是在敷衍福臨的改製計劃!
要知道,即使是部衙門裏的員外郎都是正六品,各省司、道、府、州、縣中,州官的副職也是六品官職!
拿員外郎和州同的品級加給文華殿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這實在不倫不類,荒唐透頂!當時氣得福臨半晌說不出話,卻又無可奈何!
不過,今日湯若望的這一番話卻反而提醒了福臨。
他突然想出了一個對付濟度這幫滿族王公的絕好主意,他們既然不同意成立殿閣大學士,那就幹脆依照原例,大學士兼理六部,看他們這下還有什麼話說,想到這裏,福臨得意洋洋的微笑和,一時間意氣風發,神采飛揚。。。。。。
一夜紛紛揚揚的大雪使得隆冬季節的北京城氣溫再度驟降,寒冷異常,但見“階鋪密絮鵝毛雪,窗繡奇花鳳尾冰”。
一大早,紫禁城裏的大小太監們便忙活開了,掃雪的掃雪,擦窗子的擦窗,因為人手不夠,還專門撥了一隊穿黃馬甲的侍衛兵丁們手持鐵鏟或大掃帚前來幫忙。
“吳良輔,出去看看,兀裏虎的雪人堆好了沒有?”福臨正在乾清宮的暖閣裏手執朱筆,對著展在禦案上的一幅“素梅九九消寒圖”仔細觀賞著。
按照節氣說法,自冬至起入“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