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十月(187),王國叛軍全據西涼武威郡、張掖郡、金城郡、隴西郡、漢陽郡、武都郡,安定郡、北地郡、酒泉郡大部被占,兵逼三輔要地,若非陳倉險要,恐怕三輔要地難逃鐵騎蹂躪之苦。
大漢派遣皇甫崇領軍平叛,皇甫崇駐兵陳倉內,雙方大軍於陳倉古城交戰三月,王國叛軍終因糧草不濟,回師撤兵,皇甫崇隨後掩殺,大敗叛軍,終因騎兵不足,未能一戰而定,此後雙方一直廝殺不斷,各有勝負。
一場大敗,叛軍人心惶惶,聯軍主帥王國戰死,西羌老王戰死,馬騰趁勢而起,憑借其在羌人中的威望收降大部羌人,於韓遂分庭抗禮,後韓遂主動服軟,二人以馬騰為首,韓遂為輔,合兵共抗漢軍。
時漢軍收複漢陽全郡,馬騰、韓遂二人放棄北地、安定二郡所占地盤,全力防守武威、金城、隴西三郡;而宋健部則聯合氐人千萬(人名)部,合兵七萬強占武都郡,封鎖四邊,坐山觀虎鬥。
此時,身在大馬營的雄霸,則任高寵為主將,龐德為副將,選老兵擇身強體壯之千人成立‘霸王鐵騎’,皆甲具騎裝(重騎兵),配三馬,一人配兩名輔軍。另任命嶽飛為主將,徐榮為副將,以本部千人及徐榮部千人為主,另擇大馬營青壯馬仆千人,成立‘背嵬軍’,皆配雙馬。另任命成宜為主將,楊秋為副將,擇三千青壯馬仆成立一軍,用以守護大馬營馬場。
時光如隙,日月穿梭,轉眼時間來到中平四年三月,大地回春,萬物複蘇,經過半年時間的訓練,霸王騎戰力飆升,更加精銳,衝鋒時那種霸絕天下的氣勢另人不敢生抵擋之心;背嵬軍雖同樣訓練刻苦,以老帶新,每日刻苦訓練,按雄霸看來若經過幾次戰場的洗禮,又將是一直不可多得的精銳戰騎。
“嗚···嗚···”號角聲中,霸王騎、背嵬軍再雄霸的率領下,徐徐從營地走出。營門外,成宜、楊秋二人麵色戚戚,看著緩緩而去的大軍,心中羨慕不已。
“可是想跟我一起去出征?”雄霸笑著問道。
“是”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後,同時點頭道。
“嗬嗬,別灰心喪氣的,日後有的你們立功的時候,現在我麾下能抵擋一麵的除了嶽飛、徐榮二人,也就你們兩人了;高寵太莽撞,龐德太年輕,要知道,這大馬營可是我軍最後的退路。此番我兵伐西海,到時必定血流成河,若涼州羌人主力聞之,還不全力回援,到時就憑借我此番出征之六千餘人,正麵抵擋那五萬餘精銳羌騎,恐難勝,是以自今日起,汝二人當分兵駐守東部窟窿峽及南部峽穀口,以保我老巢不失,有路可退矣!”雄霸怕二人會起什麼歪心思,苦口婆心的解說道。
“主公如此信任,某二人必肝腦塗地,萬死已報君恩,必拚死守護大馬營不失。”
“哈哈,我無需你們拚死,待我走後,成宜率千人守衛窟窿峽,楊秋率千人守衛峽穀口,另千人交由閻先生統率坐守大營。汝二人可擇狹窄險要之處,築起城牆,必能更好的守衛,凡事多問問閻先生。”雄霸安頓道。
“諾”二人拱手抱拳。
雄霸又轉身看向閻忠,不待雄霸開口,閻忠即道:“將軍此去,忠有一言相告,那西海羌人老營中,吾漢家兒郎被擄者必不在少數,將軍可擇其中青壯編入軍中。若不然將軍就算再是勇猛,恐怕這場大戰下來也剩不下幾個兵了。”
“霸謹記先生教誨,還望先生於營中多多擔待。”雄霸躬身行禮。
“將軍隻管放心出征,有成、楊二位將軍在,大馬營在將軍回來之前必不至有失。”閻忠自信的道。
雄霸狠狠一點頭,然後一提馬韁,轉身飛奔而去。
看著遠去的雄霸,閻忠眼中精光爆閃,對著身側的成宜、楊秋二人道:“此戰之後,西羌百年內必無力再犯我漢家江山。方伯此番之功將不下於前漢之衛霍二人,到時就算朝中世家、閹宦再不願意,也無法阻擋他雄起之勢。陛下千秋之後,天下必然大亂,到時以方伯之雄才,必為一方霸主,汝二人到時亦算元功老臣,汝等可明白?”
“多謝先生教誨,吾等二人謹記之,時刻不敢忘。”成宜、楊秋連忙對著閻忠躬身相謝。
此時閻忠心中亦是波濤洶湧,想當初皇甫崇掌兵在外,自己誠心相諫,卻不得用,要不然這大漢朝還能堅持個三五代,現在嗎?一旦漢帝身死,朝中那些關東世家必然會禍亂朝堂,天下也必然將分崩離析,原本自己已經準備回家安度晚年,不想卻遇到雄霸這位橫空出世的人物,日後其成就最低也將是一方霸主也,自己也許能夠一展胸中抱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