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舉案齊眉 夫唱婦隨(1 / 2)

一晃十多天過去了,自成的傷情大為見好,傷口處已經結痂,經過紅娘子及眾女兵的殷勤照顧,自成的臉色漸漸紅潤起來,精神好了許多。但畢竟是四十歲以上的人了,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沒有三五個月是徹底好不起來的。這十多天裏,紅娘子衣不解帶,夜不能寐,消瘦了許多,真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都是未婚的女兵,自己的好姐妹芸彤曾好幾次要替換她,一直沒肯。再說貼身伺候,不是近親屬之人也有眾多不便,自己是最適當的人選,他是自己肚子裏孩子的爹啊,自己不管,誰管.自己不上心,誰上心啊?!

這十多天裏,自成前幾天一直昏睡,不易醒來,隻是到了吃飯的點兒,按時小心叫醒他吃飯,吃了飯夫妻間交流幾句,自成眼裏露出重逢後的驚喜和安定的神情,然後自己強迫他睡去,自己也休息一小會。後幾天裏,身體精氣神上來了,睡得少了,也是行伍之人身體素質過硬。逐漸能自己起身,自己喝水,自己處理一些事了,才陸陸續續講了他為什麼流落到此,被什麼人追殺,大順軍怎麼樣了,最後應紅娘子的央求才講了怎麼發現李信叛逃之事,派誰卻處理的雲雲。

自成告訴他,其實大順軍打到杞縣的時候,有的士兵就提出攻打李信的府邸,自成勸住了,因為他聽說李信在當地同當地地主、官府之人頗有間隙,他們視他為異類。他同情當地窮苦之人,時常周濟揭不開鍋的鄉鄰,聲望頗高。但是又對義軍頗有看法,視為忤逆之徒、犯上作亂,為此自成親自去拜訪過。那李信不卑不亢、待之以禮卻不肯追隨義軍。自成是有城府能容人之人,留下一句話若追隨大順軍,拜為軍師,什麼時候有意隨時過來,大禮伺候,揚長而去。

動蕩之際,同縣的官僚鄉紳共同擠兌李信,終於找到口實,自成從杞縣撤離不久,汙蔑他與賊溝通蓄謀已久,大明已派當地官府查詢此事。李信看大勢不妙,所以才攜帶心腹投奔義軍。自成果然是奉若神明,如劉備得孔明,言聽計從。但也從心裏知道李信是被迫投軍,他心中那些愚忠愚孝觀念難改,所以隻留在帳前停用,卻不再提封為軍師一事。時間一久,怕難以服眾,拜為大將軍,卻不安排帶隊衝殺。

自成打到北京,在城外停頓之時,李信的家丁同叔父找到軍中,同李信敘說了家史,李信才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為什麼自己家族在杞縣如此少,為什麼祖訓不讓後代從仕,可明白後,既難過,有悲傷,難過的事自己是皇家血脈,卻沒有半點貴族福氣,還隱姓改名,悲傷的是畢竟自己是皇家之後,卻幫助義軍打自己朱姓的江山,哎呀呀,這可如何是好,難道自己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畜生,枉為人嗎?又思大順軍待自己視若珍寶,自己的計謀無不聽從,難道真要反了義軍,投靠大明,可是大明也危如累卵,搖搖欲墜……

如此心中盤桓了幾日,拿不定主意,義軍已打進城區,拷掠百官,甚至富商、百姓也不能幸免,對大順皇帝進諫卻無半點效果,傷心之至,此時接到老父親手書,要求快快回家,不做逆賊(當然是大順朝)的臣子,也不殉難與大明朝,大明朝已拋棄自己家族。此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李信隻能遵從父命,卻要帶自己的隊伍回家,闖王對李信信任有加,沒絲毫懷疑,不料此事卻引起了牛金星的注意,因為牛金星屢次獻計謀,闖王問詢李信時,都被李信三言兩語指出其中的利弊得失,多不采用,牛金星對李信嫉妒不已,認為李信是自己仕途的克星,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恨不得尋得李信的一個破綻,讓李信早早歸西,使闖王對自己倚重起來,所以早就收買了李信的心腹,李信的一舉一動、半言半行都沒能逃過牛金星的掌控,恰到火候的報告給了闖王,闖王開始不信,因為牛金星對李信頗有怨言,但事實麵前也默認了。李信叛逃前,命劉宗敏安排部下追殺李信,並寫了密函,要保護紅娘子,可惜劉宗敏手下官兵害怕事情敗露,不能成功,沒及時告知紅娘子,才引起追殺李信及心腹,紅娘子帶領自己的隨身女兵落荒而逃,流落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