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

我敢說,像《薪商》這樣的書,在三十年前的中國,毫無銷路。因為在那時候,處於計劃經濟時代,大學畢業生由國家統一分配,用不著自己找工作,而且工資標準也是由國家統一製定,所以也就不存在自己去爭取最高薪金。然而,在當今中國,一年比一年增多的大學畢業生,麵對市場經濟,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尋找工作,必須努力去爭取最高薪金的工作。麵對中國這場就業的革命,《薪商》這本書應運而生。

《薪商》的作者、“薪商”概念的首創者曹左先生年富力強,見識頗廣。我與他見麵之後,很快就發現,他是一個口若懸河、非常健談的人。每一次見麵,幾乎都是他在滔滔不絕地闡述自己的見解,而我則在一側靜靜地傾聽著。在我看來,他是一個富有煽動力的演說家,一個常常提出看似荒謬而實際上頗有幾分道理的理論家,一個善於抓住社會熱點不斷進行思索、提出超乎尋常觀點的人。曹左先生的思維反應甚快,慣於標新立異。他正是抓住了當今大學畢業生求職這一社會熱點,加以研究,加以思索,而且深入到許多高校中去演說、去調查、去傾聽,終於形成了以“薪商”概念為核心的一整套求職理論和技巧,並與作家李子遲先生合作,寫成了《薪商》一書。

畢業麵臨就業。由於粥少僧多,大學畢業生求職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就業難,獲得高薪職位更是難上加難。求職,已經變成一場“搶職”之戰。如何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需要膽識,需要策略。

《薪商》並不諱言money,而是以為追求高薪,就是在最大程度上追求自我價值。《薪商》所反複強調的是:“劍走偏鋒,打破常規,搶奪高薪職位”。

所謂“劍走偏鋒”,也就是不按常規出劍,不走中鋒,而走偏鋒,即用不同於眾的途徑與策略求職。林林總總,《薪商》一書提出了搶奪高薪職位的23條規則。

在曹左先生羅列的種種規則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條“大膽而臉皮厚”的規則。

《薪商》中有這麼一段敘述:

“比如我有位朋友當初想結識某著名富豪,就用了許多心思:聽對方演講時,中場休息趕去台上請對方簽字,要對方的名片、電話;提問時,他的問題也特別新穎、深刻、有趣;晚上12點給對方打電話,連續給對方打了好幾次,還跑到對方家門口等他,直到見了麵;約對方吃飯約了好多次,因為對方忙,一次次爽約,但最終還是抽空來了;對方去深圳、海南、澳門等地開會、洽談業務、遊玩,他一路跟過去,直到與對方在一起聊了個把小時。”

當我在曹左先生的陪同下,與中國富豪嚴介和先生見麵時,他倆聊起了彼此認識的過程,我這才得知,原來那“我有位朋友”就是曹左夫子自道,而“某著名富豪”便是嚴介和也!曹左正是充分運用“大膽而臉皮厚”的法則,對嚴介和窮追不舍,終於達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