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封賞(2 / 2)

李默以李保國為涼州大都督、河西經略使,率部討賊。

待河北平定後,李默調韓江上西進,以李保國為元帥,韓江上為副帥,組織對匈奴人的反擊。恰在這時,王欽茂病死,嶽憲忠侵奪豐州,兩鎮互毆甚為激烈。

李默立即調韓江上北上。

韓江山北上與李道成會合,北上攻取豐州,殺王元德,繼而揮兵東進,嶽憲忠俯首稱臣。

此時,竇融奉命率十萬軍馬北上延州,傅西山腹背受敵,陷入絕境。

李默遣工部尚書唐安貞北上勸降,傅西山囚唐安貞,盡起所部南下攻打關中,途徑汜水關時墜馬重傷,不久病逝。

其弟傅南山釋放唐安貞,率所部歸順朝廷。

李默召傅南山入朝,授金吾衛軍大將軍。

西北平定,遂以韓江山為陰山大都督、中路軍兵馬元帥,朱克勳為東路軍兵馬元帥,以李道成為西路軍兵馬元帥,嶽憲忠、李道奎為先鋒將,以李保國為河西、塞北、幽雲諸道兵馬大元帥,節製各路軍馬總都統,在東起遼東,西至敦煌,縱橫數千裏的邊境上,出兵三十萬北擊匈奴。

三路大軍八月起兵,曆時四個月,深入草地千裏,大小千餘戰,殺傷匈奴十二萬七千人,重創匈奴。

匈奴王努米奇裏敗走,越過阿拉善山脈奔回匈奴舊地。

李道奎率三千輕騎躡蹤追擊,縱橫萬裏,終於在匈奴人舊地烏拉爾山下追上努米奇裏,斬匈奴王及以下三萬一千口,俘獲牛羊無數。

幾乎是同時間,韓江上重炮攻破了匈奴左賢王苦心經營的王城,斬殺匈奴左賢王及以下親王七、郡王二十二,貴酋六十七,俘虜公主、駙馬、宮妃、宰相、元帥各色高級貴胄三百人。

匈奴武士三萬人解甲歸順,徹底瓦解了匈奴人在草原上的勢力。

匈奴即滅,山河一統,李默出京巡視,自長安出發,向西經鳳翔入河西走廊,巡至涼州,然後向北巡視了靈州、豐州,又到了寧州,渡河巡視雲州、匈奴王城,再向東巡視了幽州,自幽州出發向東巡視至營州方返。

南下巡視了鎮州、魏州和青州。

群臣勸李默效法古之帝王封禪泰山。

李默道:“山河雖然一統,百姓尚未能安居樂業,豈敢做封禪之舉。”

一日回到洛陽,對隨行的朱克勳說:“幽州地方寒冷,不如洛陽繁華熱鬧,你年紀也不小了,何不留在東都做個太平翁?”

朱克勳大喜,當即請辭去幽州大都督。

李默遂以周湛為幽州大都督,封朱克勳為安平郡王,拜太師,常留東都。

再次回到長安,已經是一年後,李默的心境與此前已經大不同,山河一統不再是一句吉祥話,而成為了現實,經過多年征戰,他終於實現了一統河山的心願。

下詔次年改元平和,封長子李軌為安南王、李保國為秦王,李文山為中山王,李安民為河間王。

諸王築王府於地方,代天鎮守四方。

其中,李軌築王府於廣州,鎮守嶺南;李保國築王府於涼州,鎮守河西;李文山築王府於太原,鎮守河東;李安民築府邸於幽州,鎮守河北、遼東。

封張顯、馮布、韓江上、周湛四功臣為郡王。

封紀逡、徐文勝、裴如卿、蕭震川、梅華庵、唐百川、孫伯龍、薛士農、詹孝川、趙破陣、李道成、李文喜、郭槐、竇融等十四人為開國國公。

封繆錦林、李道遠、豆盧奇、趙是、程十萬、李雙喜、王雄誕、穆坤、傅南山、王敬堯、趙山大、孫文萊、朱梅森、關德侯、林哥兒、李道奎、張伯駒、範栗、寧買臣等十九人為開國郡公。

封宋蘊、李連喜、呂本、呂石、李仲生、杜延、嶽憲忠、戴讓、陳典、汪竹明、陳河陽、張白露、程泛、孔奮、蕭遵、鄭重、崔巍、張炳坤、周鸞飛、裴仕等八十四人為開國侯。

進汪竹韻貴妃、商小青德妃,蕭鳳安莊妃、張安安良妃。

空皇後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