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兄弟之國(1 / 2)

這一次清洗官場目的隻是遏製日漸腐敗的官僚係統,同時給臃腫的官僚係統瘦瘦身,一種不可言傳的小道消息說隻要肯主動辭官歸隱,過去的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這對那些留有案底的官員來說不啻於一個福音,在官場裏呆著眼看也沒有了前途,倒不如出去創一番天地。

所以大批贓官冗官離開了官場,這對整個官場生態的淨化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穩定官場之後,李默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處理外部事務,江山尚未一統這是目前最頭疼的事情,尤其北部草原還有一個強大的匈奴,一旦匈奴和邊疆各藩鎮勾結在了一起,剩下的事就麻煩了。

所以必須盡快解決這些割據地方的勢力。

手段無非是政治、軍事並用,但李默的出發點和落腳的還是放在打上,敵人不打是不會主動投降的,要想一通天下,必須建立在強大的軍事力量上。

前期的官場整肅,一個重大成果就是李默清肅了許多非嫡係軍官,現在的大晉軍隊主幹是他一手締造的河東係勢力,這無疑是一個好的開頭。

李默將軍隊建設和軍隊指揮劃分為兩個係統,軍隊建設主要依靠禁軍六軍和南衙十二軍。

而指揮權則由地方的大都督們掌控,建軍者無指揮權,指揮者不參與軍隊建設,兩者各行其是,互相配合,共同構建強大的國防力量。

“當務之急是要大力發展火器,‘十二金獅項目’必須立即啟動起來。”

李默深以為然,他起家的最大資本就是新軍,使用火器的新軍,大晉是新軍用火器打下來的,離開了火器他李默固然什麼都不是,也沒有大晉的天下。

但現在不是打天下,現在是坐天下。

任由火器泛濫成災,任由天下人都會使用火器,那他的優勢又在哪。

李默終於能明白蕭梁皇帝為何要封印十二金獅了。

這東西是打破現有秩序的利器,但皇帝隻需維持現有秩序就行了。

那麼就永遠封印“十二金獅”嗎?

李默認為也不必這麼做,武器畢竟是武器,是死的,而用他的人是活的,善加利用,“十二金獅”就是王朝威風八麵的十二頭雄師,威風八麵,笑傲天下。

所以“十二金獅項目”還是要盡快啟用,要作為重點項目來抓,隻是一定要嚴格控製。

“設置長安內機器局,作為啟動‘十二金獅項目’的平台,七品以上官員必需由朕親自圈定,任何人不得置喙。”

但新軍畢竟已經成為大晉的支柱,所以新軍武器的研製,新軍的訓練合成,還是要認真處理的。

新軍主力必需是禁軍,由皇帝親自掌控,重火器集中在神機營,絕對掌控在皇帝的手裏。

至於南衙十二軍,新軍的比例也由皇帝酌定。

總之一句話,新軍必需處在皇帝的全麵監管之下。

這一點不容絲毫的妥協和變通。

繁瑣的軍事改革完成之後,下一步就是解決左寺坊問題了。

作為寧州老牌情報機構,它的使命已經完成。

但陳家並不甘心退出曆史舞台,這是人之常情,李默當然能夠理解,但畢竟左寺坊太過敏感,如果陳家不肯退,那也隻能打的他退。

陳家很快就明白了這一點,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還是讓出了左寺坊。

李默立即肢解了左寺坊,一部分並入內廷訪查司,另一部分並入了衛府,還有一部分則給了兵部樞密院。

樞密院現在不再是最高軍令機關,而隻是兵部下屬的專司戰略情報收集分析的機構。

東南局勢漸趨平穩之後李保國就從成都回到了長安,他現在被封為吳王,官拜江南行台大元帥。行台大元帥屬於臨時設置的官職,是一個地區最高軍政長官,地位還在大都督之上。

在平定廣州、福建、浙江、江南的曆次戰役中,李保國屢建功勳,確立了屬於他自己的地位,所以李默準備賞他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