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很寬鬆,話也說的很有技巧,至少李道遠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王雄誕沒有當場表態,但也沒把話說死。
得知河北三雄對新朝的態度後,李默就下令籌備東征。
此戰李默決定親自掛帥,河南是大夏的重要賦稅基地,不僅要收回,而且不能打爛了,王雄誕之所以敢跟他討價還價,不就是仗著手裏有東都這個“人質”麼。
但李默真的不想大動幹戈。
重兵圍困東都,無論誰贏,都是他輸了。
這個時候,河山盟的那些刺客就派上了用場。
李默的令旗很快就到了五台山,一支精悍的刺客小分隊隨即就潛入了洛陽城。
王雄誕很快就被刺客騷擾的生不如死,他心裏清楚李默隨時能要了他的性命。
所以王雄誕選擇了合作,東都兵不血刃就回到了朝廷的懷抱,王雄誕因為勞苦功高加官進爵,回長安城享清福去了。
李默出兵向東的緣由是討賊。
因為朝局不穩,地方官吏貪暴,大批的饑民鋌而走險,河南一帶造反的尤多。所以討賊這個理由很恰當,隻是如今賊也討平了,李默卻仍然賴在東都不走,非但他自己不走,麾下各路兵馬還在陸續開來,到了這個時候便是傻子也知道李默要做什麼了。
白家當然不能坐以待斃,率先發難。
白崇舟出汴州,率主力向西而來,氣勢洶洶,殺氣騰騰。但李默知道這隻是一路疑兵,白家的著力點在南方,白蓮舟的目的是切斷李默與關中的聯係,逼迫李默撤軍。
李默鬆了一口氣,他最擔心的是白家南下與江陵勾結,最最擔心的是白家直接投靠江陵,既然他們沒有選擇這條路,那就有得談。
白家趁著寧氏內訌而崛起於河南,占據陳、許、鄭、滑、汴、宋等地,也稱得上是兵多地廣,但打仗可不僅僅看兵多兵寡,還要看強不強。
一幫訓練缺乏,又未經實戰的新兵蛋子又怎是百戰之師的對手。
更何況白氏的兵馬其實還沒有李默多。
李默對這場戰局並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白家是個很堅韌的家族,但不是戰鬥家族,他的麾下有韓江上、王敬堯這樣的幹將,他完全放心。
他現在關心的是怎麼把東都洛陽打造成他在東方的橋頭堡。
寧州有寧州城和故縣,奉行的是雙核心戰略,他的江山也應該有幾個核心。
洛陽有成為都城的一切潛質,但它現在也有很多麻煩,其最大的負擔是前朝遺留下來的龐大宮苑,自蕭梁敗亡後這些宮苑絕大部分時間裏都是空閑的,但大夏實行的也是兩都製,東都的宮苑跟西京的宮苑規格和地位上是一致的,所以西京該有的東都也要有,龐大、壯麗、恢宏、奢華的宮苑成了拖垮大夏財政的那一束稻草。
如何解決他,李默的做法是徹底廢棄。
保留城郊的華陽宮作為東巡時的行宮,其餘的宮苑徹底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