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千秋學社(1 / 2)

大夏的幣值改革終於塵埃落定,規定以銅錢為基本支付單位,雜用金銀,換句話說朝廷終於承認金銀為法定貨幣了。

這一法令公布後,朝廷就開始鑄造金錠、金條、銀錠、銀元,與銅錢一起流通。

朝廷規定一兩銀子折價一貫錢,也就是一千枚銅錢,一兩金折算十兩銀。

但受幣製改革的影響,加上實力商戶的哄抬,金銀價格暴漲,市場上一兩銀漲到一千三百枚銅幣,金價則漲的更高。為了穩定幣值,朝廷嚴厲打擊投機倒把者,又下嚴令官民之家不得私藏金銀,過去擁有的金條、銀幣必須按照官方彙價予以兌換,否則便是重罪。

李默此前囤積了數百萬枚銀元,折算成官銀超過一百萬兩,隻因他先知先覺,在朝廷禁令出台之前已經將九成五以上的銀幣拋售了,加上此前金銀價格被有計劃的打壓,這一進一出,獲利超過五成。

所得的銅幣除了用於彙通和振武製造局,以及大量投資田莊、地產和城市房屋、地皮外,還有數目巨大的銅錢屯在了家裏。

銅錢顯然比銀幣更占地方,所以原來的錢庫立即被塞的滿滿當當。

不久之前,為了響應朝廷的號召,李默又叫薑鳶陸續兌換了一部分銀幣,換回來大堆黃澄澄的銅錢,這一來錢是真的沒地放了。

這個情況寧士吉當然知道,最近一直在留心投資的項目,見薑鳶問起,便答道:“我已經談了幾個買賣,有些眉目,回頭我把人帶來請夫人把把關。”薑鳶道:“我就不問了,這是外事,你看著辦,看準了過去跟他說就是。”寧士吉道:“我明白了,回頭就請國公爺過目,一旦定下來,就過來運錢,那些啷當貨的確是占地方。”

薑鳶道:“對了,說了半天,倒把正事忘了,六娘的規格到底怎麼定呢?你倒是拿個主意啊。”寧士吉道:“若不然就比著五娘的來吧,壓腰錢多給三成,畢竟六娘小家小戶的沒什麼私房錢。”薑鳶道:“你這樣考慮很周全,還有,那日收的禮品你拿給老爺過目,請他點頭,能給的也都給她,小門小戶人家的女兒日子難熬啊。”

薑鳶剛剛端起茶碗,忽然想到一事就問寧士吉:“呂家兄弟那邊定了沒有,兩個小夥子幹事為何磨磨唧唧的。”

寧士吉笑道:“正應了那句話,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二人就一起笑了起來。

薑鳶端茶,寧士吉告辭。

呂本呂石兄弟費心費力搞了一個草案,覺得漏洞百出,就去找朋友幫著參謀,朋友也不大懂就找他的朋友幫忙,找來找去卻找到了國子監博士於鶴鳴頭上。於鶴鳴號稱當世大儒,給前朝哀太子蕭純做過師傅,名聞天下。

老頭聽說李默要在家裏辦學,收容將士遺孤,覺得是個大好事就給嚷了出去。

一時驚動了曹皇後,皇後對此事大為讚賞,專門到衛國公府去了一趟,實地查勘了場地,將新學堂命名為千秋學社,鼓勵學生們刻苦用功,做國家的棟梁之材,保大夏朝千秋萬代。

李默請皇後題寫校名,曹皇後推辭了讓給於鶴鳴來寫,於鶴鳴字寫的極好,又號舞文弄墨,不僅為學堂題了匾牌,還撰文以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