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超越平庸,流出自己的曲線(1 / 1)

星雲大師開示世人,人生路上,要流出自己理想的曲線。而用生命詮釋這種想法的人,正是星雲大師本人。

很多年前,一所寺廟中每天早課都誦《楞嚴咒》,每當讀到“願將身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一句時,一位年紀尚幼的小沙彌都會在心中暗暗發願:“將來,我一定要把全部的身心奉獻於弘法利生。”

世事蹉跎成白首,六十年甲子輪回間,當年的小沙彌早已成為受人尊敬的佛學大師。

他就是佛光山的開創者星雲法師。雖然被弟子信徒推崇備至,但法師為人依舊謙和低調。他的每一場演講都吸引了很多人,雖不至夾道歡迎,但眾人虔心求教的場麵也蔚為壯觀。

從一個食不果腹、六年間隻穿兩身衣服、鞋子破了拿紙墊的小沙彌,成長為屹立在兩千多年悠悠佛教曆史長河中的一座豐碑,他把“人間佛教”的火種灑滿了五洲大地。媒體評論說:“如今的星雲大師,不隻屬於佛光山,不隻屬於台灣,不隻屬於中國,已經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寶藏。”

這一條星雲大師用六十年走出來的路,可謂波瀾壯闊,真正流出了自己獨特的流域,成就了一代佛學大師。

沒有誰的路永遠是一馬平川的,為他人所左右而失去自己方向的人將無法抵達屬於自己的幸福。

自己的路自己走,與人何幹?誰能代替你走路嗎?誰能代替你做決定嗎?誰能站在你的立場、角度去看問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自己的命運需要自己主宰。

1832年,有一個年輕人失業了。而他卻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但是他並沒有氣餒。他告訴自己,失敗隻是暫時的,隻要努力,成功一定會降臨到他的身上。他又著手辦自己的企業,可一年不到,企業就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裏,他不得不為償還債務而四處奔波、曆盡磨難。

此間,他再一次決定競選州議員,這次他終於成功了。他認為自己的生活可能有了轉機,可就在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他的未婚妻不幸去世。他心力交瘁,臥床不起,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

1838年,他覺得身體稍稍好轉時,又決定競選州議會長,卻失敗了;1843年,他又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試想一下,如果把他換成是你,處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放棄努力呢?他一次次地嚐試,一次次地失敗。企業倒閉,愛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自己,放棄你的夢想?

這個年輕人沒有放棄,盡管災難一次次降臨到他的身上,他始終積極地堅強地麵對生活。他始終告訴自己,盡管現實很殘酷,但隻要不認輸,就一定能夠扭轉局麵。1846年,他又一次競選國會議員,終於當選了。

在以後的日子裏,他仍然堅持在失敗中奮起,一次又一次地努力。1860年,他終於成功當選為美國總統。這個年輕人就是亞伯拉罕·林肯。

林肯的這條人生路是曲折的,也是輝煌的,他走出了自己最美妙的人生曲線。人生的路是走出來的,生命是我們決定的。重要的是我們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無論它有多曲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果一個人絲毫不存突破前人的氣魄,那他的心隻會囿於現有的視野,庸碌一生。要想超越平庸,那就像星雲大師所說的那樣:“即使前路委曲婉轉,我們一樣能流出我們自己的獨特流域,流出我們自己理想的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