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改變;經:書籍。《易經》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由太極圖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構成其主要內容。1、伏羲依照“河圖”之啟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經》典籍的核心內容,《易經》之五大規律也出自於“河圖”之啟示。2、《易經》以宇宙間萬事萬物為觀察和研究的對象,用“陰”和“陽”兩個基本要素,描述了一個陰陽變化的係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即陰陽),兩儀生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兩儀是對太極的細分;八卦是對陰陽的細分;六十四卦是對八卦的細分。每卦及卦爻的含義有單獨的章節進行釋義。3、以《易經》規律為源頭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麵了解的中國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對立統一、陰陽互根、陽逆陰順、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等規律,和這些規律數千年沉澱和積累形成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足等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諧意識。4、《易經》規律運用之“無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⑴、“無我”之境界(道法自然):①、船到橋頭自然直:“無我”境界之陰陽變化細分係統的選擇。②、順其自然:“無我”境界之易經規律運用。③、“無我”境界之表現:善惡終有報、惡人自有惡人治、敬天認命、逆來順受、船到橋頭自然直、為無為則無不為等等。④、“無我”境界之古法:“道法自然”。⑵、“有我”之境界(人道合一):①、探索真理:“有我”境界之陰陽變化細分係統的選擇。②、自我實現:“有我”境界之易經規律運用。③、“有我”境界之內涵:“仁義禮智信”之倫理原則、“溫良恭儉讓”之傳統美德、“忠孝勇廉”之高尚品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思想境界、以及“勇於探索、自強不息”之開拓精神等等。④、“有我”境界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