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從貴族時尚到貴族精神——讓精神富裕起來的時代已經到來(3)(3 / 3)

其次,他們具有強大的包容心。無論是自己相識或是毫無關聯的人,隻要值得為此付出,即使生命也絕不吝嗇。

最後,對於他們而言,“義”才是永恒的主題。生命的意義不在乎長短而在乎堅守的原則,任何的災難麵前,隻要是義之所為,便在所不惜。

也許你會說,船長是出於職責,傑克是出於愛情。但沒有這種可貴的精神作為支撐,職責在生命麵前卻會變得一文不值;沒有這種高尚情操,愛情也隻是曇花一現,生存則更有說服力。

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會存有一絲的紳士風度。但在利益麵前,有些人的欲望會無限放大,所謂的紳士風度也隻是被嘲笑的對象;有些人會不斷地糾結於此,但最終自私的心理戰勝了精神的力量;有些人會毫無畏懼的堅持自己的準則,即使要放棄生命也無法撼動他們的精神世界。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傳統的君子道德,即:“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和“舍生取義”。紳士風度即是如此,他們忠於自己的高尚情操,無論再大的代價也無所畏懼。

紳士風度是一種良好的社會道德,是人類發展史上的精華。我們不僅要學習表麵的紳士風度,文明禮貌,低調謙讓,更要崇尚舍己為人的深刻內涵。隻有如此,我們的精神才能得到最大的慰藉,人類和社會的優良品質才能生生不息的永遠傳承下去。因此,真正的紳士風度是無法模仿的,隻有塑造內心高尚的道德觀才能體會它的深刻含義。

第8節 崇尚知識的文化傳統——用學識造福社會、追求真理

有人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類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正是由於文化知識的傳承與傳播,讓人類的智慧可以無限延續下來。貴族同樣也懂得這個道理,在貴族精神中,崇尚知識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當今社會,出國留學仿佛成為一種時尚。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將子女送到國外留學,美其名曰:“鍍金”。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是為了學習先進知識,追求真理而前往的呢?他們大多都是需要一張名牌大學的文憑來為自己所謂的“高貴身份”來鑲上一層金邊,從而在簡曆表上留下“燦爛”的一筆,是項重大的“麵子工程”。或許他們他以為,隻有這樣,才是攀上貴族階層的一項重要的軟實力。很明顯,這是相當可笑和滑稽的。

有些人認為貴族之所以崇尚知識,是為了掌握先進的文明用來壓迫和控製人民的思想,以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也有人認為貴族隻是利用知識的淵博來彰顯自己的高貴和與眾不同,進而體現出非凡的優雅氣質。這兩點在曆史中的確存在過,卻並不是貴族精神崇尚知識的最高含義。貴族精神中對於知識的渴求,其終極目的是為了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和造福人類,造福社會。在這個含義上,貴族精神對於知識的崇拜,還具有相當的犧牲精神。

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少年時代接受婆羅門教的傳統教育,兼習兵法與武藝,是一個騎射擊劍的能手。到成年時,娶同族摩訶那摩長者的女兒耶輸陀羅為妻,生有一子名羅睺羅。相傳釋迦牟尼14歲那年曾駕車出遊,在東南西三門的路上先後遇著老人、病人和死屍,親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淒慘的現象,非常感傷和苦惱。

最後在北門外遇見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門,從沙門那裏聽到出家可以解脫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發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歲時,他不顧父王的多次勸阻,毅然離開妻兒,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