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靜能製動,沉能製浮,寬能製褊,緩能製急。靜沉寬緩之所以能夠製動浮褊急,乃因為靜沉寬緩是比動浮緩急能量更集中的狀態,就像我方集中兵力必定能打敗敵方的分散兵力一樣,能量凝聚的人必定戰勝能量不集中的人,這就好比一個不致密的球必定撞不過一個致密的球。
這是曾國藩特別欣賞勁氣內斂的人的原因,也是凡看相的書每每都要講“五短多貴”的原因,也是明朝人呂坤在《呻吟語》中要稱讚“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的原因,也是孔夫子謂“君子望之儼然”的原因。
時下,北方人在對某人作評價時常如是說:某某人深沉,某某人得瑟。對深沉者往往敬畏,對得瑟者大都輕視。何謂深沉?深沉者,含而不露之人也;何謂得瑟?得瑟者,好過份表現自己之人也。
為什麼人們對深沉者往往懷著敬畏?對得瑟者大都輕視?原因在於:深沉者,因其不輕易表現,讓人很難揣摸,給人以“酷”的外表。其實,有的深沉者並不十分有心計,在才能方麵甚至還不如得瑟者,但就因其外表看似莊重,便令人生敬畏。
而一些性格外向的人本來很有才華,但因為常常過於表現自己,給人的外表往往是輕浮。這就好比一個小水泡子,麵積不大,由於你不知其深淺,就不敢輕易涉足。而一條河流,因清澈見底,一覽無餘,你便可以放下心來,大膽地在水中嬉戲。
清代名人曾國藩曾憂心忡忡地說,兒子曾紀澤說話過快,腳步輕浮,這是他最為擔心的。
人們崇尚深沉穩重的人,並將深沉穩重作為一個目標來處理,連不更事的小孩子也不例外。他們喜歡將自己裝扮成“深沉穩重”的樣子,以期望社會的認同,因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父母對毛糙的孩子,總是十分擔心的。
因為,無論做什麼事情,毛糙容易產生錯誤。深沉不是不說話,穩重也不是慢慢遊。凡事三思,考慮周詳;凡事不輕動,不魯莽,多保密,能獨立的人,總是“白裏透紅,與眾不同”。
事實證明,凡是有成就的人,絕大多數是深沉穩重的人。那些毛手毛腳,心理藏不住秘密,做事隨便馬虎,喜歡信口開河的人,不可能有多大的作為,也絕對不可能有過人的天賦。因此,古人說“深沉穩重,是第一等資質”,有其特殊的意義。
做事不穩重,是人生的大忌。不穩重的人,不僅容易做錯事,而且多是“半捅水”,不可能有真正的學問。深沉穩重的人,不是天生的,殘酷的社會生活洗禮,使人變得小心翼翼,不得不穩重、深沉起來。因此,我們說,深沉穩重的人,有真正的學問,有真正的經驗,是真正可以依托的人。這種人不懼怕任何困難,是真正做大事的人。
也許,深沉穩重者有點“陰”味。他們一般不吭聲,凡事總喜歡在心理盤算了幾十個回合,也未必發表意見。而且,他們思想著什麼,別說普通人看不見,就是老謀深算的人,也未必能搞清楚。這就是“深”和“沉”的功夫。俗話說,凡事要“三思而後行”,而深沉者可能考慮過數十次,這麼深思熟慮的東西,那裏還能出錯?
因此,正是有了如此“深”和“沉”的工夫,才表現出“穩重”。大小事情盤算這麼多的回合,結果自然是美妙的。有人說,凡事這麼考慮,還能活嗎?不累死才怪!這話就差了,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那些“深沉者”雖然思考問題很深,很周全,但並沒有什麼不適,或“要死不活”的模樣。這說明,那些“深沉者”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累。也許,說來你也不相信,他們思考問題如同吃飯喝茶一樣,輕鬆自然得很!這就叫真正的“深沉穩重”者。也正是如此,才贏得“第一等資質”的美譽。
高手過招,強調“穩、準、狠”三個字。可“穩、準、狠”是人們很難達到的一個層次和高度。不穩重,就容易出錯誤,付出慘重的乃至生命的代價;不找準,就容易偏離方向,離目標千裏萬裏;不果斷,就容易錯過時機,喪失獲勝的大好時機。無論是哪個方麵,穩是第一基礎,最最重要的基礎。總之,無論從那一方麵來說,要修煉好“深沉穩重”這項功夫是十分為難的。深沉穩重不是唾手可得的,它需要豐富的人生體驗作基礎。隻有吃得苦中苦,忍得難忍之氣,走過常人不願走的道,積累超常的知識功底,培養過人的膽略,才會培養出這一難得的一等資質。
賈平凹寫了很多小說,出名的也很多,其中有兩部足以稱為經典。一部當然就是《廢都》了。這部書以大膽的性描寫而引起轟動,甚至成為禁書,至今餘響未絕。相信很多人知道賈平凹都是從這部書開始的。另外一部就是《浮躁》,這大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主題。
忙亂,熱鬧,處處手忙腳亂,時時心神不寧。一切時間似乎都不夠再用,注意力也永遠無法聚焦於一點……凡此種種,都是浮躁的表現。
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樂的絆腳石,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