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一(1 / 2)

靜,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靜生活是人類生活方式的革命!

倡導靜生活是應對喧鬧痛苦的最佳處方;

修煉靜生活是尋回失落遺忘的幸福自由。

平衡是生命和諧的標誌,平衡是中醫健康的基石。慢生活隻是權宜之計,它並不能真正平衡極端動態的動生活,最多隻能起到緩衝的作用。隻有《靜生活》才能真正平衡極端動態的動生活,才是提高生命質量的最優方案!

對於養生來說,靜極生動,隻有心靜下來,驅除雜念,不思不想,元氣才能自行暢通,流經百脈。如果用意誌支配精氣,必然破壞了氣流的正常次序,擾亂了它的正常運行,這是“有為”,是人為的逞強,此乃健康長壽之大忌。

養生之道和處世之道,最宜心靜神清,心不靜,則意不定;意不靜,則神不凝;神不凝,心必粗暴、強硬,必衝突多多,煩惱痛苦。

著名作家、國際文學獎獲得者、多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候選人昆德拉說:“事業成功而又健康的關鍵:每周一小休,每月一中休,每年一大休。”

著名作家金庸說:“樂觀豁達養天年,人要善於有張有弛。要像《如歌的行板》韻律一樣,有快有慢,有動有靜。使自己身心得到平衡。我的心很靜,無論遇到什麼都心如止水,這樣對健康很有好處。”

靜生活不是支持無所作為,而是讓人們在高速動蕩不安的生活中找到平衡。當然,工作重要,但閑靜也不能丟,現在的節奏太快,所以才要學著靜下腳步,讓自己不至於太辛苦。這樣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點。

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尋求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直是困擾許多人的問題。《靜生活》一書的出版,必能如一股清泉,使迷茫在快節奏中的人們,重新開始思索自己真正想得到的生活。

看報紙、看電視、或者我們身邊,不斷有中年“成功者”猝然辭世的報道。我國七成知識分子處於“過勞死”的邊緣,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正在透支自己的健康。德國著名時間研究專家塞維特說“靜生活與其說是一場運動,不如說是人們對現代生活的反思。”

另外,有一項調查顯示,8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其中71.1%的人稱,“精神高度緊張,壓力特大,已接近崩潰的邊緣”,是讓他們著急上火的主要原因。

在生活節奏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哪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才是人生真諦?物欲催促著我們的腳步,生命卻一如既往地分秒流走。你的人生看似一些方麵豐富了,而另一些方麵卻日益貧乏。你沒有時間去享受被太陽暖洋洋地烘烤的舒服,失去讓自己細心觀察一朵花的盛開,一陣微風掠過,體會閑散時光的機會。

在繁忙到令人困惑的城市裏,越來越多人開始反省自我生命的價值。有沒有想過,放棄忙忙碌碌的生活哲學,轉而過一種放慢步調的生活,所帶來的回報,也許比經濟成功和社會地位更有價值。